当今青年并不是孔乙己

昨天,央视网谈孔乙己一则短文,引起热议。该文称: “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

昨天,央视网谈孔乙己一则短文,引起热议。该文称:

“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随便聊聊的图片

央视网不仅云集了一大批高知高智,更因其特殊的身份背景,无风不起浪,好端端的春天里,拿一个文人笔下莫须有的人物来说天下读书的青年人事儿,口气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读来让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我去过鲁迅老家绍兴柯桥。绍兴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小镇,就像我现在居住的江南茶溪小镇,也并非史上就有的。鲁镇,缘于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提到“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小说里那条老街上有个穿着长衫、不会别的营生、日渐穷途末路的读书人“孔乙己”,时常去酒店讨些酒喝,买点茴香豆吃。我去绍兴的时候,现实的“鲁镇”街上就有鲁迅笔下描述的“孔乙己”模样的长衫先生,在咸亨酒店充当门僮,招揽生意,逗人一乐。

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镇并不存在,孔乙己也只是他一篇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名字。可是,读此文章的人多了,孔乙己便“活”在众人心里了。纵使孔乙己真的有过,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穷其一生追求功名,居然毫不费力地上了央视网,出了名了。甚至被当作教育差不多半个中国的年轻读书人:学历管个屁用,钻出长衫的枷锁,放下读书人的臭架子,苦累脏活干着,活着要紧。

读书原本教人“斯文”,这篇文章一点斯文也不用遮挡,剑挑年轻读书人的“长衫”,扒下长衫逼问:你们“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只会像孔乙己那样一生失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一直鼓励年轻人勤学上进,怎么这一季春风里,年轻读书人就落到如此地步,不忍卒睹。是书读多了为“长衫”所困,嫌弃孩子们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心急如焚,还是读书人太多了,无处安放他们,急得胡言乱语起来了?无论是哪种情况,总不能怪罪于勤学苦读的孩子们吧。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总不会怪到哪里去,年轻人多读书也不至于是坏事情。

前几天,我在扬州,江南一位文友打我电话,说孩子考过研究生录取线,原报考的学校分数线太高,看可能调剂到别的大学里。我一连帮着问了几所大学里的熟人,他们回答差不多:报考人太多,录取线太高。我从扬州回到茶溪小镇当晚,有一对夫妇经熟人介绍来我居住住宿,晚上我陪他们吃饭时,他自报家门1981年考上本科,全乡那年唯一考上大学的人。这事儿也过去有四十多个春秋了吧,自豪与欣喜仍然荡漾在他的心头。不知不觉间与我把一瓶酒喝干了,他还要喝,急得当医生的老婆一挡再挡不让喝。

图片​作者与友人在西南联大旧址留影
中间只隔这么多个春秋,曾经让人自豪不已的读书考学,如今乍就变成了年轻读书人的诸多不是?读书读出了错来,找谁说理去?我在职业生涯中,连年开学都奔走四方,为贫困大学生能有一张前往大学报到的“车票”与“船票”而到处募资。我们帮助过的贫困大学生有读博士出来,有的自己当博导了,更多人在不同岗位上建功立业。他们有时给我来信,或是途经过来看看我,我们彼此都分享着幸福。

要知道,现在读书的年轻人,哪一个家庭不承担着所有,耗尽所有。读罢毕业,居然成了“孔乙己”,你让年轻读书人怎么想,又让家长情何以堪?

先别指责年轻读书人,他们为活着,为还有几十年的岁月日子,肯定会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也能脱掉“长衫”,砸碎心头枷锁,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人心都是肉长的,父母为他们读书耗费所用,生活困难滋味不好尝,谁又愿意一生失败?请你先指条路径,怎么让他们度过青春最美好的时光,才不致于落魄成为为你们所厌恶的“孔乙己”,不丢国与家的脸面。至少不让还没读多少书的更年轻的年轻人不至于挤入“孔乙己”队伍里,搞得咸亨酒店们都装不下新一代的门僮们。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