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之殇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紧相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其中圆明园面积最大,故统称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紧相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其中圆明园面积最大,故统称圆明园。它始建于1707年(康熙46年),1709年,康熙帝将该园赐给第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因胤禛信奉佛教,以“圆明”作为自己的佛号,故康熙帝亲赐园名为“圆明园”,意为以完美出众的品德,成就光照千古的业绩。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营建,形成陆地3100余亩,水域2100余亩,园林景观150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的规模,成为功能完备的皇家“御园”,以其宏大敞阔的地域面积、卓越非凡的营造技艺、精美绝伦的建筑景群、丰富多彩的艺术收藏和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名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随便聊聊的图片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具有传统与当代相谐、美景与佳趣一体的完美布局,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园中有宏伟壮观的宫殿,有奇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商市的“买卖街”,有体现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和海宁安澜园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等。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有西洋喷泉“大水法”、海晏堂、远瀛观、方外观、谐奇趣以及万花阵迷宫等,都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意大利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珍宝馆、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罕见的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宋元瓷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此外,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皇帝理政园居的场所,是除紫禁城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每到盛夏时节,皇帝就会到圆明园来避暑办公,居住就寝,因而圆明园也被称为“夏宫”。

1840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英双方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而告终。中国除割让香港岛于英国外,并予以巨额赔款。大批西方列强对英国在中国通过战争获得巨大利益而艳羡不已,纷纷涌入中国,想乘机分一杯羹。与此同时,贪得无厌的英国殖民者也想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谋求更多好处。

1856年至1860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在沙皇俄国和美国支持下,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守不决,节节败退。英法联军在攻陷广州后,又与俄、美集结北上,直抵天津。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清政府慌忙派出钦差大臣前去议和,并分别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另外还单独跟俄国签订了《瑗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然而,侵略者并未就此满足。1859年6月,英、法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攻占天津,进一步向北京城进军。9月21日,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与英法联军决战中失利。22日清晨,咸丰皇帝自圆明园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仓惶逃奔承德避暑山庄,从根本上放弃了对入侵者的坚决抵御。10月6日,法军率先占领圆明园。次日,联军召开会议决定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珍物”,随后一场有组织的大劫掠在圆明园展开。名贵丝绸、绣花长袍、优质皮草、宝石、翡翠、珍珠、金条、字画、景泰蓝花瓶等,无一不是他们争相而抢的对象。强盗们除了装满自己的口袋和马车之外,一些拿不走搬不动的物件就随手打烂;一些家具由于镶嵌宝石,士兵们就拿起斧头统统砍碎,从中取下宝石;有的为了同一件宝贝大打出手,甚至发生械斗。经过两天疯狂洗劫,原本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军首领又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于10月18日率领3500余人直趋圆明园,士兵们拿着火把分散到各个宫殿和建筑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北京,久久不散。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被活活葬身火海,邻近圆明园的多处皇家园林也遭到焚烧。

圆明园还在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不得不应允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帝国主义霸占中国九龙半岛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而结束。

但是,圆明园的灾难还在继续。

在遭受英法联军焚烧之后,圆明园仍留有10多处景观,山形水系尚且完整,有的建筑毁坏还不严重,不能燃烧的石质建筑和花木、山水、道路、桥梁等在英法联军离开后依旧存在,圆明园依然作为皇家禁园管理,同治时期,园内部分建筑还经过短期重修。但这与此后圆明园一片废墟的景况完全不同。那么,又是谁将它再次彻底毁灭了呢?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一片混乱,处于无政府状态。居住西郊的散兵、太监、土匪地痞以至八旗兵丁、当地百姓乘圆明园失去控制之机,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建筑的木料、桥柱全部锯断运走,把园内所有树木砍伐殆尽作为木材变卖钱财。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北洋军阀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纷纷从圆明园拆卸石料,运走石雕、太湖石等,用以修建、装饰私人庭院和园林。就连圆明园内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已至地下的木钉、木桩、管道等,但凡有用之物都被洗劫一空。日寇占领北京时期,粮食极为紧张,不少农户在圆明园遗址平山填湖,开田种稻。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期间,人们在园内挖土填湖、耕种养鸡,驻军部队亦占据园区用作军营。直至 1976年成立圆明园管理处后,遗址的保护、清退、整修工作才逐步展开。1988年6月29日,在遗址公园初具规模后,正式向社会开放,成为人们游览、凭吊之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春节期间,我又一次来到圆明园遗址公园。隆冬时节,园内的树木叶落枝秃,干枯的荷叶荷茎在结冰的湖面随风摇曳,路边的残石断壁东横西倒,空旷的园区给人毫无生气的凄凉之感。站在颓垣废墟之上,不由得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一个国家的辉煌历史值得记忆传扬,一个国家屈辱的历史更应刻心铭骨,世代难忘。大清王朝倾尽举国财力,耗时150余年所建的圆明园竟被西方列强付之一炬,归根结底还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家的落后羸弱。当欧洲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发达的时候,清王朝却自大无知,依旧闭关锁国,抱残守缺,沉溺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强横野蛮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写照。须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依然适用于当今世界。实力方是立国之本,国防才是外交之盾,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