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游(20230323一一0401)之11一一皂河古镇、窑湾古镇皆因大运河而形成且兴盛

皂河古镇、窑湾古镇皆因大运河而形成且兴盛 今天来到江苏省宿迁市。导航把我们带到龙王庙行宫。龙王庙行宫位于江苏省…

皂河古镇、窑湾古镇皆因大运河而形成且兴盛

今天来到江苏省宿迁市。导航把我们带到龙王庙行宫。龙王庙行宫位于江苏省宿迁市皂河镇龙运大道与行宫路交叉口东北角,属于皂河古镇景区内的景点。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并建亭立碑,故又有“乾隆行宫”之称。

随便聊聊的图片

龙王庙行宫为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建筑群,具有清代北方宫庭式古建筑特色。龙王庙行宫建筑布局对称,轴线分明,分列殿宇15座。整个建筑群由六大部分组成,最南端为古戏楼,主要用于一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初九庙会及清帝驾临看戏之用。古戏楼向北,为青砖铺设的宽阔广场,广场两边有两根六丈高的神杆(俗称旗杆),神杆两边有相对应的“河清”、“海晏”牌楼。山门正门的正上方,青砖镶嵌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7个镏金大字——“敕建安澜龙王庙”和一方“乾隆御笔印”。龙王庙行宫主要建筑有御碑亭、钟鼓楼、怡殿、古戏楼等。自清代以来,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初十为皂河龙王庙庙会。

 

龙王庙行宫占地面积很大,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考虑到住宿的问题,项王故里都没顾得去看,就驱车来到窑湾古镇。

窑湾古镇坐落于徐州市新沂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素有“苏北小南京”之称。

 

窑湾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因水而名,因水而兴,是历史上著名的水陆码头和商埠重镇。古镇历史可上溯于春秋,鼎盛于明清、民国时期。自唐武德元年建置,已有1400多年历史。曾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是苏北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明末清初,中运河开通后,窑湾古镇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曾经“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镇中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设有8省会馆和10省商业代办处。邮局,钱庄、当铺、商铺、工厂、作坊等达360余家,素有“黄金水道金三角”之称。

 

窑湾有一个“半夜开张,天明罢市”而被附近居民称作“夜猫子集”的街市。夜猫子集的形成,主要与运河漕运有关。中运河开通后,南来北往的船只途经窑湾,运河在窑湾以北水位较浅,只能行空船,而窑湾以南则水位较深,可行货船。因此,不论是南方的泊来品,还是北方的地产物品,均需在窑湾装卸,长此以往,窑湾也就成为大运河重要的水旱码头。当时交通状况有限,商船只能在白天航行。夜间商船停靠窑湾后,脚夫们装卸货物、补充食物,船民们备足日常生活用品。因此,每天三更半夜,四面八方的小商小贩和镇里居民不约而同地来到窑湾街市,做起小买卖小生意。百姓们挑着灯笼挑菜,借着灯光选鱼,天亮后商船起航,赶集的百姓也就逐渐散去。如此循环往复,该习俗也就保留至今。因为是半夜开集,天亮结束,便称它为“夜猫子集”。

 

窑湾古镇景区内有一座具有近600年历史的“明通井”,井水清澈甘甜,终年不断。人们在淘井时发现了一块石板,石板上刻有“康熙三十四年甲子岁七月吉日吉时”字样。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和实地考察,这块石板证实了当年乾隆皇帝在此进行皇家祭祀活动时留下的印迹。这就是窑湾古镇景区内唯一一处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现并确认的文物遗址。

 

窑湾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古街长约1公里,宽约10米,两旁房屋全是青砖瓦房,有明清风格。房屋多为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一条东西向的街道贯穿整个古镇。街道两侧店铺林立,主要经营粮油、百货、布匹、药材、酱菜、土产等日用百货。

 

如今,古镇中仍保留有一些古民居群。这些古民居群既有北方建筑的稳实厚重,也有南方建筑的秀雅灵巧,充分体现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碉堡式过街楼等特色,形制之美胜于江淮。

 

日光西斜,我们驱车沿大运河向邳州行进,准备住宿邳州。

汽车行驶在运河堤顶的公路上,傍边的大运河汩汩地流淌着,远处传来悠长的气笛声。河滩上的芦苇,堤防上的垂柳把运河遮挡得只剩一线天际。

 

终于看见路边有一片施工打开的空地,能一眼望见运河。我们把车开下河堤,停在河边。

 

宽阔的运河中间有一道隐隐约约的土丘,像是分水岭把运河硬生生地分成两半,近我们这一半比较宽,那些大吨位的货船都从这边往来开去。河面宽阔而平静,河水波光粼粼,看不出流向。只能看到南来北往的船只缓缓地从面前驶过,可以看得出,船载货很沉,吃水很深,船尾掀不起一点涟漪。会船时的笛声中才可以看出相向而过的船其实开得很快。

 

夕阳西下,太阳圆圆的并不耀眼,阳光斜散在水面上,水波映照的光影分外明亮。

这样近距离地这样长时间地观看大运河,是我平生第一次,我才知道:什么是水运,什么是繁忙,什么是雄伟壮丽!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