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心不染

我当然不是年少时的样子了。 很遗憾,我们总会丢失很多东西,很多心情。 前一段,安安对我说起她同年级的一个女生很…

我当然不是年少时的样子了。
很遗憾,我们总会丢失很多东西,很多心情。
前一段,安安对我说起她同年级的一个女生很多次。“妈妈,我看见她,总觉得你小时候应该和她一样。一样的头发,一样的刘海,一样的萌萌的脸,嗯,还有一样的小个子。”
她这样说的时候,自己先笑了。
“大概就是个子矮很像吧?”我哈哈大笑道。
“NO.NO……”她连连摆手,“她真的和你很像,嗯,我也说不清楚,就是那种味道。”
好吧,我,一个中年妇女,在孩子眼中,还能有她十五六岁的同学的影子与味道,也该庆幸了。
让我回到从前,留在记忆里的,是人生最好的时光。
其实也不算,那时的我已经没读书了,心灰意冷。所谓最好的时光只是回不去的年少,回不去的春天。

随便聊聊的图片

隔着一条水沟,屋后人家的池塘里,增氧机喷起的银色水花比喷泉丝毫不差。
我站在这里,是可以听见那洒落下来的莎啦啦的水声的。它那么宁静,那么活泼,那么明媚,让我的眼睛不得不被它勾了去。
嗯,就是这样的感觉。我的一天,是从水的光波氤氲开去。其中的洁净与灵动,足够人宽慰与欢喜。
叠被晒衣,打扫房屋,或者跟着音乐晨练,总是件愉快的事情。
而我更觉舒适的点在于,拉伸过后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它们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来自母体,这一点,没法改变。但它们也是我的选择,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它们变成我喜欢的样子,我喜欢的味道。
每个人的思想里,都藏着些只属于自己的灵。
身体一定也是这样子的。
似乎正是身体本身的魔力,在你立体的行走里,才会如寺院般神圣。人说在尘世里修行,而我只含着温润的眼神,看我所能看见的。

每天六点起床,简单地洗漱,有时迟一两分钟,那就来不及洗漱了。得送过孩子后再面对一面镜子洗脸,抹香香。然后上楼开窗通风,把昨晚的茶几清理一下。
我独处的时间很多。有时一整个白天都属于我,所以,我起得越早,享受得也就越多。乡下清晨时分的鸟鸣,荷叶上的露水以及蹬着脚踏三轮车去卖菜的婆婆,骑着电动车或是摩托车去工地做事的民工,在路边等候人光顾的小摊……所有的宁静与奔波,清新与焦灼,全都属于我。
最近常翻安安的《看天下》,读到有关早培的文字,感慨颇多。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孩子,肯定是极少数的幸运儿。但那又怎样呢?在一个智商超群的世界里,一个人的思想或心理都是会不断变化的。到最后,你会发觉自己从前的那些光环褪去,你也就从无所不能的神变成了人。
普通人。
普通人很重要。

小时候的我们大约都想过与众不同的生活。
我是想过的。
那时,我一边做学裁缝,一边趁师傅中午休息偷偷看书。
我那时渴望走出去,甚至想过去某所大学里给哪家人做保姆。我是这样想的:在大学里教书的人家,屋里的书肯定比一般人家多,那我最少可以获得更多的看书的机会。
自然是想想而已。
后来学徒期满,自己支起一个缝纫摊子给人缝衣服,下雨天回家不方便,我就去小姑家蹭饭蹭过夜。
那时小姑他们才从乡下搬到街上,买了两间旧房,一间做堂屋,一间做房。小姑,小姑父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在那间房里放两张床,我去的话,小姑父就去守灯船(守灯船是他的副业。)。后来,我发觉灯船是个好去处,常在小姑家吃过晚饭后就独自一人去灯船那过夜。
在灯船上,我最爱看月亮落在江水里晕开,而后漾起层层神秘的波纹,很多时候,我舍不得睡去,但又架不住灯船的摇摇晃晃。江水流动,拍打,推搡,灯船总是一摇一摇的。那时真觉得灯船就像一个大摇篮,真舒服。于是,我总是很快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再后来,我结婚生女,在芷涵两个月大的时候我们买一间旧房进行改建。那时邹先生长期在外做工,建房的事就落在我身上。虽然建房有瓦匠,但买这买那,甚至把买回的物件自己或是请人搬弄下去,真正让我劳心劳神劳力。
更要命的是,在我建房的时候,我隔壁的男人患病去了。那年他四十出头。用我公公的话来说:正是火气旺的时候,煞气大。那天白天,公公正好在给瓦匠师傅帮忙,那男人在去之前喊了救护车去抢救,公公全程见证,他怕得不得了,说一天到晚眼前都是他吓人的样子,反正是不能再在这里过夜了。
我没法,只好自己带着两个月大的芷涵在还没建好的房屋里过活(主要是照看房屋材料。那时根本没想母女二人的安全更重要)。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在一楼与二楼的转角处我放一个烧煤球的炉子做饭。而晚上的我,就住在安个插销,抵根棍子的房门后。(瓦匠师傅先做了一间房出来)
现在想想,那时上厕所、洗澡洗衣服都不方便,我真不知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如果要理解,或者定义的话,这就是那时的我很年轻。年轻让人无所畏惧。
算一种与众不同,或被逼无奈吗?
或者我要说:普通人的日子就是这样过来的。
现在的我和从前相比自然好多了。
记得芷涵曾对我说,安安读书比她那时读书好多了。说她可以走读,还天天有人接送,比她幸福。我答,说她读书时我也尽力做到我能做的了。而且安安现在得到全家人更多的照顾,说明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又说她也肯定希望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她若有所思,随即露出了笑容。
这算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吗?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