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不断,传承不止——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元甲山福主庙会(省级“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而鲜活的地域文化记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活化石”,“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而鲜活的地域文化记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活化石”,“非遗”深植于民间,是投影于心的乡愁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安徽省东至县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留存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民间习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镌刻进东至发展纹理的“非遗”,凸显着原汁原味的东至风韵,是东至县文化的胎记。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元甲山的“福主庙会”,便是其中之一。

随便聊聊的图片

福主庙,坐落在安徽省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元甲山。庙内供奉着隋末唐初刚正勇毅、廉洁奉公、勤政兴业、爱民如子的清官陈杲仁塑像。

据正史记载,陈杲仁,隋唐时豫州(今河南)人,后迁常州,在常州当一个地方官。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爱戴。陈杲仁后来为隋太仆丞元祐部将,在隋末趁炀帝被杀之际,与吴兴郡守沈法兴合谋,擒住元祐,起兵自立,被沈法兴封为司徒。后来遇害而亡。

野史中的陈杲仁更加鲜活:传说唐初,时年六十有二的陈杲仁任秋浦令(治今池州市贵池区石城村)。任内治山治水,助农兴商,处事公道,断案如神,颇受人民拥戴。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遇瘟疫流行,人民死亡无数。陈杲仁为民请命、舍己救民,于中秋之日携幕僚“康师爷、罗都头”饮鸩殉职,救下一县之民。为了纪念陈杲仁的恩德,民间纷纷修庙建祠供奉陈杲仁,一为祭祀,二为祈福,香火相传不断。

 

明朝万历初年,皇帝巡游江南,得知陈杲仁的事迹,颇有感慨,赞赏有加,乃追封其为“忠朝武烈大帝福主余公”;将其幕僚“康师爷、罗都头”追封为驾前康、罗二将。

至此,民间在陈杲仁蒙难之日,每年中秋节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届时人们带着一颗虔诚之心到元甲山福主庙里祭拜福主陈杲仁,抬着陈杲仁和左右二将的神像,前有鸣锣开道、后有仪仗护卫,走村入户、为民祈福,驱瘟疫,求安康。所到之处,人们虔诚地顶礼膜拜,场面蔚为壮观。

 

自明朝万历年间至今440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暗淡了历史风云,远去了英雄豪杰。而元甲山的子民440多年来,非但没有遗忘那段历史,反而跨越时空,从未间断对陈杲仁这位先贤的追怀和纪念;并且将庙会活动演绎成今天的非遗民俗文化,传承至今。

乡村必振兴,乡愁是灵魂。元甲山人记得住乡愁,懂得保护好历史遗存的意义。他们虔诚、执着守护着福主庙,一代又一代传承着福主庙会。如今欣逢盛世,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要留住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和“魂”,深挖传统文化与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因而“福主庙会”得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支持。2008年福主庙会被批准为“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批准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勤劳智慧的元甲山人将这项民俗文化活动经过深度挖掘,打造成美丽乡村旅游品牌。每年的“福主庙会”文化传承活动期间,吸引周边省市专家学者和成千上万游客前来采风观光,将该项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提高了“千古村落元甲山”地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随着福主庙会文化活动的传承和陈杲仁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形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天元潘村在各级领导支持和群众积极参与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将陈杲仁勤政爱民的人物形象和“非遗”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廉政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打造成现实版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通过文化传承激励人们将陈皋仁那种忧国爱民的精神发扬光大。

福主庙会活动在明、清两朝一直由地方乡贤和社会名流主办,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非其他活动可比。新中国成立以后该项活动得以继续传承,所不同的是,原先由乡贤、社会名流主持的活动,现在由村民自己主办并成立了“元甲山民俗文化研究会”,由会长和活动代表性传承人牵头成立活动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负责每年活动经费筹集。每次活动开展,村民每户筹份子钱30元,其余不足部分由管理小组争取社会赞助解决。

 

每年庙会活动自农历八月初十开始至八月十四上午在元甲山周边10余个村庄轮番巡游,八月十四下午至十五上午庙会活动回到元甲山本部举办,届时数百人身着统一表演服装,前呼后拥、山呼海啸一般将活动推向高潮!

整个庙会活动分为四个步骤:

(一)迎驾:即由全体村民敲锣打鼓,列队着装,社区腰鼓队和龙灯队全程伴舞,到福主庙迎接“福主余公”和康、罗二将神像,浩浩荡荡一路护送至村民文化乐园落驾!然后举行公祭活动,公祭活动后接着在广场举行文艺表演,届时闪烁的霓虹灯下,村民们翩翩起舞……
(二)百家宴:即所有参加活动的村民和外来游客欢聚一堂,共尝“和谐百家宴”,一边是轻歌曼舞,一边是猜拳行令,好一派盛世风景令人陶醉。

 

(三)祭祀:即当夜部分村民和游客在文化乐园为“福主余公”及康、罗二将守夜,由福主庙主持致祭词,彻夜祭祀,追思陈杲仁的功德。
(四)巡游祈福:中秋上午全村出动,届时千人空巷,人们列队着装抬着“福主余公”和康、罗二将神像,仿照当年陈杲仁亲民执政的规制场景,在龙灯队和腰鼓队簇拥下逐户巡游,祈求平安和丰收。整个活动至中午结束。

 

今天元甲山人克服经费不足、传人青黄不接等种种困难,历经440多年接力传承不息。他们就是要通过非遗文化传承记住乡愁,激励人们将陈杲仁那种刚正勇毅、廉洁奉公、勤政兴业、爱民如子的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希望元甲山的“非遗”印记,文脉不断,传承不止。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