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作者

读严歌苓,是看到别人在读她的《第九个寡妇》,书名没有什么文采,只是书的封面很雅致,有一份高洁雅致在上面,又听读…

读严歌苓,是看到别人在读她的《第九个寡妇》,书名没有什么文采,只是书的封面很雅致,有一份高洁雅致在上面,又听读过它的人说“很好看”。图书馆的书架我很熟悉,这是一批新进来的书,很容易地,就从架子上抽出这一本。很快就被王葡萄的故事吸引了进去。随她走了一大段传奇后,又找到《谁家有女初长成》,穗子和巧巧的故事又在眼前活起来。

随便聊聊的图片

这些日子里,去图书馆、书店,就在一排排书脊上找“严歌苓”三个字。《小姨多鹤》又是一个传奇,一个不仅仅是多鹤一人的传奇,也是他们一家人的传奇。写传奇故事的人是不是也经历了一番传奇呢?打开电脑搜索这个奇女子的资料。果然,她的童年,她的父母,她所接受的教育,她的婚姻,她的丈夫……她的生活真如一首在琴键上跳过的名曲,跌宕起伏又优扬动人。于是,在一段时间里,我就这样醉心地活在严歌苓的“世界”里。《金陵十三钗》《波西米亚楼》《芳华》,只要能买到的、能借来的、打开电脑能看到的,我就让她占据着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在拍成的电影电视剧里,沉溺着,分辨比较着与原作的相同与不同,评判着改编的成功与失败。

读书,就一定要了解这个书的作者,走进他(她)的世界,你才能真正地读懂人物,读懂他(她)们在这些人物身上所表达的思想,所寄托的精神,你才能让自己沉醉其中,享受他(她)们奉献出来的那一道道精神大餐。

读书,读作者。

图片

记得第一次读作者,是大学的时候。尽管四年的中文系学到的、读到的,无一不是作品与作者,但那都是课程,是作业,是任务。

那年生日时,闫寒送了我一本舒婷的诗集,里面还有她的一些散文。读了以后,就再也走不出来了。那以后,学习着写了很多朦胧诗。更喜欢读的,是舒婷的自传式散文,她三岁时蹦蹦跳跳着跟外公背诵古诗的情景,她从小所受的文化熏染,她下乡当知青的岁月,她的流水线上的生活与妙不可言的诗句……读毕淑敏也是这样,当兵的少年,青藏高原的日月,做医生时的尽职,转向文学的途径与必然。等等

池莉,安意如,雪小禅,张爱玲,金庸,余秋雨……太多的书,就这么读过来。忽然想起陶渊明的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自然不敢有五柳先生的境界,但忘食的时候也是数不清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喜欢《红楼梦》,从不同的年龄阶段读过来,也就开始跟随着红学家们浅浅地探究一二,刘心武、蒋勋自有他们的研究角度和方向,但无论他们解读得多么精细多么深刻,终究,他们都不是曹雪芹。于是,开始读与曹公相关的书籍与文章,甚至传说、外传,甚至清朝历史。

越是了解曹公,越是深爱《红楼》。“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写的真的不是贾府里的哪一个人,而是曹公他自己!一个人,能够在一个故事里,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都表达出来,留给后人跟着感慨唏嘘、跟着看清世道、跟着领悟人生,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又是怎样的幸福者!

着迷似的到处找寻当年读过的《石头记》旧版本,那个秦可卿上吊自杀而不是病死的版本,那个更能够把贾府与大清帝王家联系起来的故事,那个更能深刻地揭露贾家内部腐朽肮脏的本质的故事。终是末果!书架上几个版本,都大同小异,很是让人心有不甘。

图片

新的书、新的作家在不穷地层出,所幸,还没有被读书时代甩出去太远,跟着学生,认识他们世界里的书,了解故事里的人,走近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的作者和他们的传奇。

继续快乐地,读书,读作者。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