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有咏絮之才,还有上阵杀敌之勇

初一课本中有一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初一课本中有一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随便聊聊的图片

这个故事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咏絮之才。

这段短短的文字,让谢道韫家喻户晓,成为公认的“咏絮之才”。

咏絮之才有两个意思,一指女子能诗善文的才能,二指能诗善文的女子。

谢道韫的才气止步于咏絮之才了吗?

当然不是。

谢道韫身出名门,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她不只是谢氏家族的才女,也是古代有名的才女之一。

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王”就是王羲之的家族。

刘禹锡有一首有名的绝句叫《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的“王谢”,指的就是这两个家族。

谢安是谢道韫的叔叔,叔叔为侄女的婚事操尽了心。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给侄女物色佳婿。谢安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听说此人不拘小节,就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

精心挑选的王凝之并不是谢道韫理想的佳婿。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书、隶书,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却信五斗米道(早期民间道教),平时就喜欢踏星步斗、拜神起乩。

图片

谢道韫的婚姻并不幸福。

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言下之意是,这个丈夫让她失望。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材呢?

王凝之也不能说就是蠢材,但没有入谢道韫的法眼。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

期间当然也有趣事。

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时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清谈成为一种风气。谢道韫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对玄理也有很深的造诣,且善于言谈,且有很高的思辩能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想帮他一下,就派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但过去“男女授受不亲”,谢道韫不能随便抛头露面。她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

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更痴迷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

联想到李清照和赵明诚了。

南宋王朝仓皇南逃时,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在随丈夫赴任的路上,李清照看着逃往的黎民百姓、大臣军士,不禁感慨“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她对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失望到了极点。

赵明诚在其位不谋其政,手下已经向他禀报了御林统治官王毅准备发动叛乱一事,他却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王毅发动兵变时,听到动静的赵明诚扔下一城百姓,带着两个手下,利用绳子,趁着夜色缒城而出,独自逃跑。

比较起来,王凝之比赵明诚似乎还能强上那么一丢丢,他不但没有逃跑,还在祈祷道祖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呢。

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当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

她对孙恩厉声呵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见她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她们送回会稽。

谢道韫真乃奇女子。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刘柳前来拜访谢道韫。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三字经》里说: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