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母亲

每当父亲节、母亲节来临之际,我的心就会酸涩起来,眼前浮现出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一幕幕往事,在他们生活的那些年代…

每当父亲节、母亲节来临之际,我的心就会酸涩起来,眼前浮现出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一幕幕往事,在他们生活的那些年代,并没有因家庭陷入困境而把子女送人放弃对子女的教养,也没有因家里穷困而让子女辍学,而是用坚强的毅力勤劳奋斗、宽宏大量善待他人,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成就了子女的人生。

随便聊聊的图片

父母是我们头顶上的一把伞,替我们遮风挡雨,一日复一日为我们奔波劳累,这一切都基于一个“爱”字,那就是父爱、母爱。而这个“爱”字也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根本。

 

父母安康俱在时,儿女们是欣慰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已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从生。生老病死虽是自然规律。但父母的离世也是最令人痛心的事,逝者已逝,很长时间,我一直不敢为父母写点什么,因为在我心中埋藏了很多父母养育儿女所经历的艰辛,特别是父亲早故后,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坎坷,一提起就会令人掉泪,静心长思,往事如烟云,唯有父母的爱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我在苦苦思考已故亲人影子时刻追随我、折磨着我,逼使我去表现他们一股制不住“欠债”的情感,有时竟到了如骨鲠喉、不吐不快的地步。

 

打是亲,骂是爱。成人后才知道父母的严教是为了让你长大成人,是让你做一个好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对我们滴滴如血的养育之恩,谆谆教诲之情铭记于心,常怀感恩之心,你才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你今生今世也报答不完的。

 

父亲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爷爷早年在上海教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追随孙中山参加了推翻满清的辛亥革命,后来军阀混战他回家乡以教书为生。父亲受家庭熏陶,从小就爱读书,195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到青海西宁工作。但在1961年3月,他突然回家了,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国家困难时期精简单位工作人员见《中共中央关于精简职工工作若干问题通知》,父亲家庭出身不好,是单位精简下放回家的。父亲在回家途中被小偷偷走了他的行囊,行囊里装有单位发给他的各种证件、钱和粮票、油票(当时凭票证供应粮油),下火车后还有100多公里的路无钱买汽车票,只能步行回家了,他从阳平关车站走了三天,渴了在水沟捧点水喝,饿了在野地里寻点能吃的野菜充饥,晚上蹲在路边屋檐下过夜,一路风尘,饥寒交迫的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走回了家,虽然几年未回家,母亲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脸上泛起了愁云,她不理解国家精简下放政策,反而抱怨父亲偏偏在这极度饥荒的时候回来?那时我虽小,但我知道成分不好的人家遭批斗是什么滋味,至今我还记得我见父亲第一句话:“爸爸,您回来干哈,咱家成分不好,妈妈就常遭批斗,你回来人家不是又斗您呀”,父亲用他那干枯颤抖的手摸着我的头说,爸爸想你们了,话未说完就泣不成声,泪水从他那削瘦的脸上又滑落到我的脸上。父亲是把他所有的委屈和酸苦都深深地埋在自己心里,而对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如何去解释,去回答儿子的题问呢?

 

从那时起,我常见父亲独自一人时唉声叹气。本来被精简下放,回家途中被盗,眼前的处境又是这么维艰,父亲的内心已是够苦闷的了,正如我所言,回家不久,大队民兵连长说他不好好在单位工作才被下放的,并给他戴上了“坏分子”帽子。父亲每天和社员们一道干农活,所给的工分只是全劳力的一半(全劳力每天10分工),时而还和村上那些被管制的地富反坏右一同挨批斗。

 

那时粮食和生活物品极匮乏,农村添人分口粮,不到规定时间不给分(每年六月一日、十月一日),父亲是三月份回来的,要等六月一日后才能分粮。本来大人小孩当时的定量分的粮就少,加上父亲,我家的生活更为艰难。我每天放学后就去剜野菜,每日的饭食除了野茅糊就是野菜粥,记得有天邻居家打死了一只狗,煮了一锅萝卜狗肉汤,好心的邻居见父亲面黄肌瘦、脚腿肿胀卧床不起,便给端了一碗,两个妹妹见到狗肉汤站在父亲床前不愿离开,我刚放学,母亲让我拉开妹妹叫父亲吃,但我怎么哄她们也拉不开,父亲望着我们说,别拉了,你们三个端去吃吧,我有病不能吃,说着就把碗递给了我,后来我才知道,不是父亲不能吃,而是看着我们三个瘦弱的身子心内愧疚不忍啊。

 

那时上学作业不多,放学后我扔下书包就去剜野菜、晚上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母亲择菜。一天夜里,我作业未写完灯灭了,原来灯里没油了、家里油瓶子里也没有,我急哭了,母亲让我明早写,我怕迟到老师批评,坚持要写完,母亲骂我不懂事,父亲只好让我去王奶奶家借灯油,王奶奶给我倒上油怕我拿不好,便送我过来,见我家这么艰难,便说别让娃儿念书了,我给侄儿说说叫这娃给生产队放牛挣点工分(她侄儿是生产队队长),我听说叫我停学,就哭了起来,父亲见我这样爱学习,便把我拉到他身边拭去我脸上泪珠说,不让你停学,家里再艰难也要让你上学。半年后的寒冬腊月,我放学刚进院子,就听到屋内母亲的哭声,进门见父亲已直挺挺的躺在了地上,父亲走了,母亲哭得死去活来,悲恸欲绝,这是我生命经历中遭遇的最为悲痛的场景,也许她只有高声哀嚎才能释放出心中的悲伤!我跪在地上也大哭起来。

 

父亲病故时才35岁,那天晚上我一道数学题不会还问父亲,他给我讲解后说上课要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写字要按笔划才能写好,做人要坚强自立!不怕困难、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想到今天放学后他却到了另一个世界,真想不到昨晚给我讲的话竟是他留给我的最后教诲和遗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冤假错案逐一平反,父亲单位欲给他恢复公职,当寄来的挂号信由村长交给我时,我捧着信中盖有大红印章的公函,心内如打翻了的五味瓶,跑到父亲坟头大声哭喊着:作故的父亲啊、您为什么不等到这一天!

 

悠悠父爱、厚重如山。他不曾夸我,也没有说过疼我们,而是用他特殊的方式表达出他对我们的关爱,如果不是父亲在那么艰难的日子里坚持让我上学,哪有我的今天!还有那碗永不能忘的狗肉汤,是父亲忍着饥饿病弱的身体,对儿女的深深之爱,还有父亲临终教诲,让我在人生的风雨中一路走来,子欲养而亲不待,无法孝敬父亲实在是一件伤心遗憾的事,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父亲啊,若有来世,下辈子我还愿做您的儿子来偿还今生还未尽的孝。

 

父亲离世时母亲才34岁,好心的邻居大娘见我们一家孤儿寡母可怜,说要给母亲找个人来养家,倔强的母亲怕来人虐待了我们,便婉言谢绝了,王奶奶也对我妈说,我给我个人家把你小女送出去,减轻家里负担,母亲舍不得小妹,她说,就是要饭、我也要把他们拉扯大,也谢绝了王奶奶的好意,就这样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身子,支撑着这个破碎的家。

 

一九六三年,我小学毕业考上了中学,我不忍父亲故后母亲为养育我们这么辛苦劳累,就对母亲说,我已12岁了,可以在生产队劳动挣点工分,两个妹妹该上学了,上中学离家远需住校,我就不上了,母亲说全村十几个学生只考上了两个,你也算是给妈挣了气,就是再艰难,也要供你上中学,家里一切有我哩。

 

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收工后还要去自留地忙活,晚上还要为我们缝补衣服和做鞋,我上中学后,两个妹妹便拾柴剜野菜,每顿饭内一半都是菜,母亲总是给我们少放点菜,而她碗里几乎见不到米粒。同时和我上学的是在学校吃饭,而我交不起伙食费只好放学回家吃,母亲见我放学回家满头大汗,知道我是为了赶时间跑着回来的,便说,从明天起,我给你送饭,她收工后匆匆忙忙做好饭就给我送来,然后回去才吃,我为了让母亲少走些路,放学后就一路小跑,半路相遇,母亲赶快从竹篮里取出用毛巾包了又包、用小碗扣着大碗的饭让我趁热吃。有天下起了大雨,放学后我以为雨大母亲不会来了,就坐在教室看书,没想到母亲冒着大雨,头戴雨帽,手提篮子站在教室门口喊我,我见母亲的衣服全湿了,腿上,脚上全是泥水,端着母亲送来还热着的饭我哭了……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未倒过剩饭剩菜,而剩下的她总是热一热自己吃,让我们吃新做的,村里来了要饭的,母亲总会给点,他说我家虽穷,但总比要饭人强点,至少家里还支着锅,煮点野菜也可充饥。母亲对付生病的办法是硬撑着,那时家里常连买盐的钱都没有,硬是等鸡下蛋攒上几个蛋卖了去买点盐,根本无钱看病,实在撑不住了,便去野地里拔些中草药熬水喝,她有病仍忍着病痛给我们做好饭才躺下歇息。

 

那时既缺粮吃、又缺柴烧,农闲时,母亲就和邻居大妈们一同去汉江河以南山里拾柴,每当她去拾柴时,下午放学后我做好饭让妹妹们吃,便给母亲带点饭,拿上绳子去接她,接到后他从柴中折细枝当筷子,吃完饭便用绳子把柴分一些捆好让我背,她背上柴快步赶到前面放下,又回头来接我,当时我才12岁。上初二那年,一场秋雨后天便冷了起来,离家近的同学都穿上了棉衣,我只能等星期六放学后回家取,星期六下午放学回家,见母亲正在给我做棉衣,她说没想到今年天冷的这么早,前几天才给你妹妹们做好,这才给你做,这几天冷不知你在学校是怎么熬过来的,让我心里一直不安,半夜醒来上厕所,见母亲还在灯下为我赶做棉衣,我说妈,天都快亮了您怎么一夜没睡,她说,再有几针就缝好了,我不困,母亲为了我明天能穿上棉衣去学校,整整一夜都未睡啊,而且她还穿着单衣,穿着母亲一针一线熬夜为我赶制的棉衣,我眼中的泪水不由夺眶而出,母亲为让我们穿上棉衣,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大爱无言,我终于明白知冷知热的母亲时刻都在牵挂着她的儿女们。

 

当年人民公社吃大食堂时,将我家房子做了大食堂,村干部让我们搬到被指定一户人家草房里住,女主人见分来一家地主成分的,平时便用那种看待坏人的眼光看我们,见了我们一家总是一脸冰霜,有天我两个同学来我家写作业,母亲做好饭留他两在我家吃饭,饭后我们几个正在院子里嘻闹,她从外面回来进院子便大声责骂:“哪来的野孩子在老娘院子里胡闹,吵死人了”,吓的我们跑回屋里不敢吭声,她仍在骂,我妈想她连来的小孩也骂,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回了她几句,她就指着我妈大骂起来,一口一个地主婆、连生的儿子都不是好东西!从那后,我再也不敢领同学来家了,好在两年后,食堂散了我们便搬回去了。那年过春节,公社给每个社员分了半斤肉票,过年前,社员们都去指定地点排队买肉,住过她家房子的女主人见我们排在前面,便和我妈搭讪想插队,我妈就让她站在我们前面,我假装和同学说话没理她,好不容易轮到了,她在衣兜里翻来翻去找不见肉票,原来衣兜有个破洞,肉票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她急的大哭起来,我妈见状,便把我家分的二斤肉票给她说,你拿去割肉吧,你家三个孩子过年还盼着吃肉呢。回家后我说妈,她对咱家那样不好,您还把肉票给她,白白排了半天队,我妈说,咱不能与她一般见识,她把肉票丢了,家里三个孩子和你们大小差不多,还盼着过年吃肉哩,咱家亲戚前几天给送了一吊肉,过年有你们肉吃。以后见了人家还是要主动打招呼的,好歹同住一个村,咱家还曾住过人家的房子,我早就不记这些气了,要宽容待人,善待一切人,包括曾伤害过自己的人,母亲宽宏大量不记仇感化了我们曾经的仇人,也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听母亲说过年时,她拿了几个鸡蛋给我家送来说,她婶子,以前都是我不好,受阶级斗争影响认为地富反坏右都是坏人,要划清界线,其实你们都是些好人,我不该那样对待你和你家孩子,你不与我记气,还把你家肉票给了我们,让我心里很愧,从那以后,她见了我们一家特别的客气。

 

母亲对儿女总有操不完的心,还因成分不好影响了子女而内疚。我们在母亲的抚养下一个个都长大成家了,但不管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对我们的牵挂和思念,双休日我们回家看她,她总是早早去自留地拔菜、杀鸡煮肉,做我们喜欢吃的饭菜,看着儿孙们吃的那么香甜,她坐在旁边也开心的笑着,儿孙绕膝之乐的幸福写满了她的脸上。

 

我曾以为现在让在苦日子里度过的母亲吃好、穿好就是对她孝敬了,其实不然,有次我回家听邻居大婶讲,你妈总爱问今天是星期几,我们笑她你又不上学,问星期几干啥,她笑着说,双休日儿子们要回来。原来她是在盼你们哩,难怪你妈每到周末总是去自留地拔菜,在村口大树下张望,我听后心里一惊,鼻子酸酸的、泪水夺眶而出。从那后,不在是给她钱和买东西,每到双休日,我们都会回家看她,陪她唠唠家常,家人、亲戚她都惦记着,还问我孙子们学习好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别惯着他们,工作累吗,你这年龄也该注意保养了,工作重要,但身体更重要,也是快60岁的人了。记得母亲说:“再大的儿子,在母亲跟前都是儿子”。每次我们走时,母亲坚持送我们到村口,并让我们带上她种的这样那样的菜,还有鸡蛋,我不拿鸡蛋说超市有卖的,她却说是自己养的鸡下的蛋,营养好,让孙子们吃。说实话,这些蔬菜不值几个钱,但她总觉得让亲人品尝她种的菜才高兴,是呀,母爱的情怀点点滴滴岂能与金钱相比,我只能点头收下。看着我们上车了,我不停挥手让她回,从车窗看,母亲就是那么站着,我的眼睛里湿湿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村口大树下,眼睛还是望着远去的汽车不愿离去,那心里装着的是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那目光里装着期盼和牵挂,写在脸上的是一言难进的母爱。

 

人世间,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从不以占有和索取为目的,从不因放手和分离而消失,也从不因距离和岁月而变淡,反而在不断的相聚和别离中变得更厚重,更深沉。有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在我的心中,家就是生命最温暖的地方,家里有父母的唠叨和牵挂,还有哪割舍不断的浓浓亲情。

 

二零零六年夏末,母亲病危,弟弟要给我打电话,母亲不让打,她说前几天过生日时你哥回来了两天,别让他误了公家的事,我没事的,躺会就好了,她还是当年那样,但这次她没扛过来,弟弟把她送医院后才给我打电话,我匆匆赶到医院,她躺在病床上已不能说话了,我急切的问医生,你们无论如何要把我妈抢救过来,医生说,是急性脑溢血,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必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听此我如五雷轰顶,顿时昏了过去,跪在床前拉着母亲的手直至凉了也不愿放下。这个生死离别来的太突然,太快了,实在让我难以接受,多么伟大的母爱、钟爱我一生的母亲,平时为儿女操碎了心,总不愿给儿女添麻烦,走时还是这样替儿子着想,牵挂着她的儿子,这就是真正无私、不遗余力的母爱、她把对儿女的爱延续到她生命最后一刻,也定格在那最后一刻……留给儿子的是无穷哀思、更多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母亲一生吃尽了苦、操尽了心,她刚强坚毅地走完了八十二年风雨人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也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我多么希望母亲还能站在村口大树下等我,摘下我提包,拍去我身上的风尘,端一盆洗脸水,倒一杯热茶坐在面前望着你问长问短,那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享受到的至高礼遇了,那种感觉只有从母亲那里能够得到,只有母亲在,儿子就永远能看到母亲,母亲也能看到儿子还有个可回的家。

 

人世间,最不能辜负的人就是父母,做儿女的无论谁都会有许多来不及偿还的心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有很多必要做的事,但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记住只有一件事不可以等,那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何行孝,虽无统一模式,父母健在时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够及时尽孝,把父母照顾好,让她们无忧无虑的、有生活质量的安度晚年才是最好的尽孝,趁着子欲养而亲还在,及时尽孝吧,只有今生,没有来世,孝亲不能等!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小时候有父母呵护,等你长大后,父母都老了,人间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轮到儿女照护父母了,这就是美好的人伦与人伦的美好,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和你相处多久,我们要珍惜共处的时光,下辈子无伦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对父母的回报永远都不可能穷尽,献给父母怀念的文字也永远写不完。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