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中那个悲催的楚怀王到底何许人也?

《屈原列传》重新回归课本了。 学生虽然对屈原了解不多,知之不深,但这并不影响屈原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许正…

《屈原列传》重新回归课本了。

学生虽然对屈原了解不多,知之不深,但这并不影响屈原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学生就把文中的楚怀王当成造成屈原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了。

这也罢了,问题是楚怀王在爱思考的学生那里,成了一个可悲可笑的糊涂蛋。

有学生问:楚怀王是个国君啊,他怎么能听小人的谗言呢?屈原才是真正为他好、为楚国好的臣子啊,怀王这人根本不配当国君!

随便聊聊的图片

我不由感慨起来,学生真是年轻啊,人家奸佞小人并没有把这几个字刻在自己脑门上不是吗?再说了,没准人家还觉得自己是忠臣呢。

那么,历史上的楚怀王真的这般不堪吗?

当然不是。

即使只是在《屈原列传》中,怀王是作为主角屈原的配角出场的,我们也还是能看到一个有血性的国君。

怀王赴秦,进入武关后,被秦伏兵断了后路,扣留下来,逼他割地。怀王大怒,坚决拒绝,最终导致客死于秦。

由此可见,怀王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他也是一个有血性的刚烈之人。

我不讨厌怀王,甚至还有点喜欢他,不止因为他的血性,还因为他身上的天真气。

秦国为了让楚国和齐国绝交,派张仪去楚国行骗,表示愿意献出商、於之地六百里给楚国。怀王贪心,同意了,结果张仪说约定的是六里地,不是六百里。这是怀王第一次被张仪所骗。

怀王当然很生气,他举全国之兵去击秦,可惜失败了。但这也是他的勇气啊。

第二年,秦割汉中地要和楚和解。原本贪婪的怀王,却不在觊觎汉中之地,他只想报仇,得到张仪就心甘情愿了。

你可能觉得这是幼稚,这是抓大放小,这根本不该是国君的做派,这简直就是普通寻常人的面子工程。但这里边是不是有天真气?是不是很像我们为了面子不惜失去非常重要的利益时的选择?这是不是也有点可爱?

可惜,他又第二次被骗了。

不管如何,我对怀王根本恨不起来,我对他是喜欢的。

以上只是《屈原列传》里边的怀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怀王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君呢?

下边简单梳理一下。

在政治上,早期的楚怀王任用昭阳、靳尚、屈原等人,楚国人才济济,国势大盛。

在经济上,当时的楚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西亚、南亚的一些国家进行经济交流,可以印证“世界第一大国”之说。楚国通过一系列措施,牢牢把商业控制在官府手中。

在军事上,怀王北伐魏国,攻城夺地;东败越国,拓境江东;公元前318年,甚至组织起七国联军,西伐强秦。楚国的疆域也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在外交上,怀王在位期间,抓住机会,灭掉当时第二号大国越国,使楚国一下子变成了令人畏惧的巨无霸,对中原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引起了秦、齐、韩、魏的恐慌。

在文化方面,楚怀王喜好文学,也重视文学,客观上对楚辞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看到这些,你还觉得楚怀王是一个窝囊废吗?

怀王还给后世留下了几个逸闻趣事。我们看看两个跟怀王有关的成语来源。

 

第一个是雪中送炭。

楚国正值岁末,到处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寒地冻。楚怀王叫人在宫殿里点上炉火,烧得旺旺的,又穿上厚厚的皮袄,还是觉得身上发冷,直打寒战。

他沉思了一会儿,设身处地,不免想起了他的臣民们:我把炉火点得这么旺,身上还穿着这么厚的皮袄,仍然很冷,那我的子民们既没有炉火烤,又没有皮袄穿,岂不是更冷得难以忍受?

楚怀王于是颁下旨令,给全国的贫苦百姓和游客送去取暖的木炭。人们在得到君主送来的木炭后,很是高兴,也非常感动,都称赞他是位好国君。

这就是“雪中送炭”典故的最初由来。

可见怀王是个爱民的国君,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个是巫山云雨。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台时,宋玉说:“以前先王(也就是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席给先王享用。先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宠幸那位巫山美女。巫山之女临别之时告诉先王说,如再想我的话,就来巫山找我,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这就是“巫山云雨”。

最后说说怀王和屈原的关系。

怀王当初可是力排众议,封屈原为三闾大夫的。

屈原的官职“左徒”和“三闾大夫”,当时其他国家都没有,只有楚国有。有一种说法,这是怀王专为屈原设的官职。

屈原曾经是实实在在受到怀王信任的。

后世对楚怀王的评价也有变化。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史学界和文学界大都对他持否定态度。这个评价跟《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怀王的评价相似。

后来,学术界依据地下出土资料等对楚怀王进行了重新审视,肯定了他的可取之处。

楚怀王执政之初一心图强,初衷值得肯定;但楚国由盛转衰,有他个人方面的原因;他又忠于社稷,表现出高度的晚节,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从怀王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而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