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东丈镇石碑

我的一位朋友收藏一块东丈镇石碑,石碑上写“正定府无极县东帐镇重修福圣寺前殿碑记”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叁年”。“刻…

我的一位朋友收藏一块东丈镇石碑,石碑上写“正定府无极县东帐镇重修福圣寺前殿碑记”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叁年”。“刻石内容因字迹磨损严重而不知其祥,仅就村名分析如下:

东帐的“帐”字,为其原意。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在这一带戍边作战,并在此地安下中军大帐,大帐附近很快有人长期居住下来,逐渐形成村落,按其方位定名为“东营帐”村,后简称“东帐村”,村西2里许曾有“西帐村”(燕王扫北时灭亡),与东帐村西廉台(廉颇点将台)村为邻,所以“帐”字是村名之原生态。无极县康熙、乾隆年县志都记载为“东帐”。光绪年县志始改东帐为“东丈”民国县志后至今都称其为“东丈”。改帐字的原因,估计为书写方便。因为“丈”字仅三笔划,帐字繁体字11划。这样算来东丈建村历史有1000多年,绝对是千年古村了。

随便聊聊的图片

“东帐镇”的称谓我是第一次看到,因为历来无极县志没有如此记载,一直是一个村庄而已,但是我还是相信碑文的记载。镇的称谓说明东丈村历史上有过辉煌的一页。东丈村的老人们都有东丈镇的传说,过去农家装粮食的旧布袋上都写有“东丈镇”的记载。究其原因一是城北最大的大村镇,据2020年无极县统计局资料统计,三个东丈(一个自然村)村共有1572户,5827口人。是无极正无大公路以北半个县最大的村庄,比郭庄、彭家庄、里城道、大陈等大村镇还要大。二是有大集市,民国县志记载为逢五排十为集日,并有一年一度的立夏庙会,集日与庙会之规模为周围集镇之最,集日经济为当地工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七七事变前,老十字街几百米的东西大街两侧有几十家店铺,清一色的门板达,堪与无极县城大街比美。北门到十字大街宽畅整齐,三驾马车可以并架齐驱。三是交通便利,东丈村虽然地处三县交界,但是道路畅通,奔新乐、达定州、去无极,路路畅通。四是村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国时期是我县安装电话最早的村镇之一,老十字街东北角有一颗五人合围的老槐树,估计有近千年的树龄,为全县各村槐树之冠,彰显着村庄的古老。虽非城市,但有“南关”“北门”称谓,至今老人们仍把南门居民称谓南关人。

 

1930年全县设立六个区公所,东丈为第五区公所驻地,1931年设立无极县公安局东丈分驻所。日伪时期曾在东丈建有炮楼,1950年曾为乡政府驻地。1958年后属里城道公社(乡)管辖。

 

镇和乡的区别在于,镇的人口规模大,经济发展较好,区域面积较大。乡是以农业为主,镇是农业和工商业都有,总体来说,乡属于农村型行政区,镇属于城市型行政区。东丈镇可以说是当时这一带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的中心,所以称之为“镇”。

东丈村,1962年分成东丈一、二、三个大队,1985年又将三个大队分别改称为西东丈、东东丈、南东丈村。三个行政村实质是一个自然村。

东丈村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有37名抗日烈士为国捐躯,是无极县200多个村庄牺牲人数最多的村庄,每一位烈士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期间,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动青年参军入伍,仅1946年年底,县、区分配扩军任务后,仅三五天内,东丈村就动员73名青年参军入伍,涌现出了母送儿、妻送郎、兄弟争着上战场的热潮。参军人数之多位列全县各村之首,被无极县政府评为扩军模范村,受到区县政府的表彰。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