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忙,从前的女人更忙

从前,为了解决家里的柴火问题,那是需要男女老少齐上阵的。不过,挖树根这样的重活计,还是得壮年男性。 但总体说来…

从前,为了解决家里的柴火问题,那是需要男女老少齐上阵的。不过,挖树根这样的重活计,还是得壮年男性。

但总体说来,还是女人更忙更辛苦些,这里的女人指的是农村女人。

女人也要像男人一样下地干农活,但回到家里,一天要做三顿饭,要打扫卫生,更麻烦的是,要做一家老少一年四季的衣裳。

这些家务活儿,男人一般都不参与,这是公认的女人的活儿,男人也就理直气壮地不参与了。

小时候,即使是农闲时节,我也极少看到女人无所事事地凑在一起聊天。她们也不是不聊天,不过她们聊天的时候手里是拿着活计的,比如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聊天。

就说脚上的鞋子吧。随便聊聊的图片

做一双鞋,那是要从打褙子纳鞋底开始的。这么一针一线地缝好一双鞋,总得花些功夫。那时候家里的孩子都多,男孩又好动,经常能看到他们脚上的鞋子被大拇指顶出一个破洞。这也没办法,他们的妈做不出来那么多鞋。

他们的妈也不懒,但一家老小一年四季的鞋都是这么一针一线做出来的,还有其他不得不干的活儿,就是有三头六臂,感觉依然无能为力。

所以,经常能看到妈妈拿着儿子顶出破洞的鞋子,无可奈何地唠叨:你能不能省着点穿?你看你妹,跟你同时上脚,她的鞋还跟新的一样。

男孩如果爬高上低实在太匪,妈妈实在忍不住,就会在后边一边追一边骂:让你匪!你的脚长牙了吗?你这是吃鞋呢!

男孩也满脸不解,不明白脚上的鞋子为啥坏得这么快。

为了体面,当然鞋子也是必需品,女人们在家里人都睡下后,自己坐在15瓦的灯泡下,刺啦刺啦地纳着鞋底。尤其是漫长的冬夜,就着黯淡的灯光纳鞋底更是常态。

除了鞋子,衣服也得一针一线地缝。

用扯回的洋布做衣服,那只能是逢年过节偶一为之的事,更多的衣服,都是用自己织的粗布缝起来的。

图片从棉花变成布,中间有很多繁琐的活儿要做。

先要把一捆棉花搓成一个一个的捻子,再把捻子在纺车上纺成线,这些线要浆洗染色,然后上织布机织成布,最后才能裁剪用手工缝成一件衣服。

缝纫机也有,但很少,算是当年的奢侈品,多数女人都得手工缝衣服。

夏单冬棉春秋的夹衣,又是一大家人的衣服,单是想想这个工作量,就能让人窒息。

勤快的女人,每到冬天是要把家人的棉衣棉裤都拆洗一遍的。

穿过一季的棉衣,里边的棉花就板结了,保暖效果就不好了,这时候最好拆洗一下,把里边的棉花重新弹一遍,再续上点新棉花,重新缝起来。如果是孩子的棉衣裤,那就还得在袖口、下摆和裤腿处接上一截布,没办法,小孩子长得太快了。

要让老少冬天不挨冻、夏天不露肉,体体面面走到人前面,女人得付出多少劳动。

一日三餐也是不小的劳动量。

那时可没有外卖,一天三顿都得女人做。

早晚必吃的馒头,那是要从发面开始的;中午的面条,那是要从和面擀面开始的。若是吃搅团,那也得一勺一勺搅半天,胳膊都酸麻了才能做出一锅筋道的搅团或凉鱼来。

过去一年四季都没有多少蔬菜吃,尤其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地里萧瑟得不成样子,反季蔬菜这样的名词还没有出现呢。那怎么办?只能腌咸菜,这也是女人的活计。

……

现在的女人,不需要纺线织布做鞋子了,如果想偷懒,馒头面条也可以买了。

我猜想,她们如今有了新的烦恼,但一定不再像过去的女人那么辛苦了,也有了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

感谢时代。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