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硐拾遗(七)

川陕界边新兴的集镇响硐子,从初兴起就引人注重,不说小街打铁几百的产业,不说农历一四七的边市,不说一天几千背伕客…

川陕界边新兴的集镇响硐子,从初兴起就引人注重,不说小街打铁几百的产业,不说农历一四七的边市,不说一天几千背伕客栈的红火,不说这古荔枝道如蚁的行客清晨雾浓就喧声吆喝,光这近里的坡梯街就商机无限,爱生活喜享乐的众生相就有三座一年唱戏到头的乐楼,把生铁烧红又扭成各种艺术品的铁匠,把春天种子播种到秋收滿仓的农夫,把压得手脚趴地一脚見阎王的背伕,有只有手掌厚的黑炭也要像鼠吞毒辣费力,也要掏出生活的矿,这些人也有他们的共同乐趣,千般苦也要看一場解脱人间苦难的乡戏,那怕剛搁下重担,也要挤进人满为患的戏楼下,享受这人间乐事。这正应了响硐子一句俗语,讨口子唱山歌——穷开心。

随便聊聊的图片

 

镇巴南乡六地简称南六地,这南六地最热闹买卖最好是渔渡坝、长滩坝(赤南)、响硐子这三个场份,从清朝不知何年兴起,均以农历每月尾数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赶场至今,直至后來响硐冷落,才兴后來盐场李家营赶集,起初盐场煤矿红火市场兴旺,也形成百日集,后煤矿破产,新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形成盐场无市,响硐无集的窘境,历史上响硐街十分红火,每月一四七九个集市,俗称赶场日,大批围转乡场商贩和川陕界边的竹木茶烟米酒糖果及土特产农家人挑背到响硐,以石阶为铺,而行商则租街房铺板搭商摊为市,门板上各色杂货,他们既卖货又收购当地赶场人农付土产和药材,來的商贩能说会道,常为招徕顾客把四川、湖北民间戏文竹板胡琴以“花鼓子”、“鱼鼓筒”、“金钱板”、“波浪琴”佐以高腔川剧,汉调二黄带进市场,他们又唱又卖,边唱边卖,不时还有河南猴戏、杂技魔术也是贩卖针头香皂、狗皮膏药,顾客久久围观,生意也十分红火,附近几里无交易的农闲人也來凑热闹,赶“空场”凑“闹热”,如不农忙场爆滿,小小场份竟挤过几万人之多,小镇的酒肆、茶馆、面馆、烧腊、小吃店很多,油饼、油糕、炕馍、汤园、醪糟、欢喜桃、拉面、扯面、包子、馒头、麻花各色齐全,为赶埸人准备饮食,周边闲人也舍得切几两卤肉,打几两包谷酒,天黑散场才回,这盐场坝和四川水田坝盛产好大米,这响硐街有盐市、米市,坡梯街自古就有专门的市场,有一姓舒的老头量斗升交易,虽脚有疾,但公正无私,买卖人均能无争,深得街人赞同。

 

受四川客栈乡场带动影响,响硐子这小街茶馆也不少,馆内长桌短凳,几只烧开水大茶壶吐着热气,大磁壶、小盖碗、土茶盅、土巴碗各色人杂,有“说书”唱“戏文”的为茶客助兴,也挣得几分银糊口,茶馆外走廊铺有床板备有茶水可供矿工铁厂作短暂休息饮茶,矿工铁匠泡一壶酽茶,消除疲劳,茶馆小舍是乡约用来调解民间纠纷、经济纠葛之地,也用于打牌、下棋、赌博休闲娱乐,茶館常常茶客滿座,但小街茶馆不论大小,都会支一大温茶瓦盆,装满开水,置上普通茶叶,放一二只木勺供路人解渴,名为“舍茶”是一义举,叫“积德行善”。据老人们讲,背挑脚夫说茶馆风俗下至川里逢店就有,而响硐以上至西乡私渡还有,以上往北,饮水金贵,这舍茶之风俱无,也怪,现如今四川仍比西北多,已成古俗。

 

 

昔日响硐,文化富镇。地垮两省的民间戏斑都來此处献艺,每年农闲或初冬,都有戏班子前來联系“写戏”,他们认为这里经济活跃,戏台多,修得漂亮,观众热情,场场爆滿,经久不衰,收入可观,演戏内容也多也有乐趣。响硐戏楼演出多样形势,旧时演出不兴卖票,全靠当地富商富绅赞助,赞助方法也有趣,每场戏结束之前,必有人赞助下一场戏,其赞助方法称之为“打加官”,届时由一名演员身着戏装,手提一锣,开言着戏语:“特谢XX街XX店铺XXX大掌柜,钦点‘XXX’戏本一场,届时请诸位到场观赏,为表谢意本剧队为他‘加官’一级”。这时戏班为他敲一场锣鼓,点一串爆竹,惹得观众一阵欢动,知明晚又有戏看,这风趣幽默的响硐戏趣“打加官”不仅为戏班带來了实惠,为当地企业或乡绅产品,人品也作了广告,因此愿参与者颇多,“打加官”一词盐场等地仍在使用,成为当地特殊口语。

 

那时外地戏班演员生活安排也是吃“飞纸”饭,由当地承头人与街上住户协商,将戏班人员姓名写成纸条,贴在邀请吃饭主家门上,演员们寻找自己名字,便在门外恭贺道谢就心安意得进屋作客,主家烟茶奉陪,好酒好菜招待,家中喜戏人等,也请演员教几句戏文,或表现几个功作手势,偷学几分。小街从明清年间也有一些老戏迷,他们粗通川剧汉调二黄的简单表演,也常和戏班名角师傅玩得亲热,戏班也常在演出前将一些次要角色,由当地人客串,熟人熟脸,如有差池,常引起台下人骚动,不时拍掌大笑,不时喊声不绝,高潮宕起,热闹非凡,妙趣横生。

 

清未响硐街有一批有志之士,有刘志忠、刘志汉、何义方、唐运至、周宗海等人喜欢胡琴、鱼鼓,常自娱自乐自发成主了《响硐围鼓社》也参加本地一些本地红白喜事庆祝活动,对当地文化繁荣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渔鼓”、“端公戏”已被省市县申报为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过去,这响硐的社火就有名气,龙灯、彩船远近有名,尤其打铁火、舞火龙更是行家,盐场也兴,但响硐社火进坝,盐场的场行熄火,响硐的锣鼓、装扮、耍灯样式把盐场比得无地自容,响硐过去是一个有文艺范的宝地。小镇故事多,传说也不少,名人也多,待吾慢慢写出。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