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

四川气候好,宜居,宜生活,是“一把泥巴产一把米”的地方。居于四川,人若勤快,吃穿不愁,生活成本小,特别适合在这…

四川气候好,宜居,宜生活,是“一把泥巴产一把米”的地方。居于四川,人若勤快,吃穿不愁,生活成本小,特别适合在这儿养老。我去过四川多次,对此认知持赞同态度。我也听说过“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这句话,什么意思?少不入川,估计说的是出蜀的蜀道难走,“难于上青天”,昔日去趟四川确实不易;也可能说的是四川物产丰富,生活安逸,少年、青年时代生活在这里,易不思进取。老不出蜀,说的是四川富饶,气候好,吃穿不愁,若老了,上了年龄了,还是在四川养老的好。

随便聊聊的图片

成都街巷

我在30年前第一次去四川。后来,陆陆续续跑了四川许多地方,渐渐加深了对四川以及四川人的了解与认识。四川历史悠久、人文丰蕴、物产丰富,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三星堆展出的青铜面具

不说蚕丛、鱼凫的伟大,也不说杜宇的威猛,单说四川三星堆遗址,就着实令人震撼。这是迄今我国西南地区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20年前,我曾随队参观过。此处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文物,发掘出的古城墙、新石器文化遗址等,成为古蜀国历史悠久的有力佐证。换句话说,四川盆地的古文明可追溯到五千年前;四川,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都江堰一角

四川先民勤劳智慧,富有创造精神。去都江堰看渠首枢纽工程,如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你会为四川先民开凿宝瓶口,采用火烧水激之法,削掉山体岩石,将江水引向成都平原的壮举所惊叹。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由蜀地郡守李冰组织修建,它昭示着四川先民的聪明与智慧。李冰是蜀地的郡守,后世尊称他为“川主”,并在什邡洛水镇为他和他儿子修了大王庙、二王庙。这说明什么?说明办了大好事的人,后世是不会忘记的。

 

四川省会城市成都,近三十年极度扩张,蜘蛛网状布局的城市圈越绕越大,人口膨胀。但成都是宜居城市,到成都,你可就近参观惠陵、武侯祠,参观杜甫草堂、前蜀王建墓、后蜀孟知祥墓,还可去山青水秀的青城山一游。青城山景区主峰老君阁,海拔仅1260米。走进景区,满目葱笼。享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的青城山,奠定其道家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游览青城山,你会感叹四川的山好、水好、空气好,“乐不离蜀”的情愫会油然而生。

青城山掠影

与四川接触多了,感到四川人特别“会吃”。以美食多、会吃而论,四川在全国数一数二。走进城乡酒店,或各式各样的小吃店、小吃摊,都能闻到麻辣味和扑鼻的饭菜香味。四川的早餐点多,吃早餐很方便,南方北方风味都有,热腾腾的大包子不比其他地方差。四川人嗜好川菜,而川菜又特别重视放调料。一小碟“拍黄瓜”,也要上麻辣调料,浇上蒜泥,做得“川味”十足。四川人的饭菜物美价廉,在成都,你会有真切的感悟。

 

吃在四川

富有正能量的精气神,是四川绝大多数人的秉性。他们走南走北闯市场,“抹”得下面子,很懂得吃苦;他们中不少无背景、无关系,照样敢拼敢搏,靠白手起家,成了老板。出外打工者,凡外地人不愿干的脏活、苦累活,他们会抢着干。他们信奉“家财万贯,不抵日进一文”,勤快、肯干、上进、不怕吃苦,是群体中的主流,而懒汉、二流子廖寥。四川人学手艺的要多于其他地方,走南闯北的四川木匠、漆匠、砖瓦匠、鞋匠、篾匠、弹花匠等遍天下是。

 

热情而包容心强,这也是四川人的特质。在成都大街上,随处可见时尚美女,也可见土气朴素的大妈;有古里古怪的“洋”,也有老街小巷的“土”。四川空气潮湿,故他们好吃麻,好吃辣。他们说话、办事干脆、利索、果断。四川男人是这样,四川女人干脆、利索、有主见的“辣妹子”也很多很多。那些开设在摩天大楼里的馆子,弥满乡土气息。外国人、外地人和四川本地人混杂在一座城里,能和谐共处。明、清“湖广填四川”时,大量移民定居在了四川,四川由此成了“四方杂居”之地。包容心强,是四川人的特点,外来人在四川,不会受到排挤。

 

居住在四川,不论城市还是乡下,幸福感特强,气候宜爽,饭菜便宜,生活压力小。常见悠闲散步或在茶馆里打“天九”、活得滋润的老年人。

 

四川人的勤奋是出了名的。他们挣钱,不全用于积攒为儿女,也会美美地享受生活一番,亲朋聚餐、结伴出游、举家下馆子是常事,喝茶、饮酒、打牌、摸麻将之风胜于其他地方。这,也成了四川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四川盆地夜幕下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蜀道不再难

四川人思维超前,脑筋活泛,点子多。他们笃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再难的事,他们能想点子,去奋力干成。当年,四川人率先发明“卖城市户口”,用于积累巨资,扩张城市,加快基础建设;他们还率先贷款,实施“县县通高速”,然后“收费还贷”;四川南江“光雾和谷”康养项目,创意新奇,他们利用地处米仓山南麓、山青水秀、富含负氧离子等优势,招“客”购房居住,过康养日子。——这些点子,均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蜀地人杰地灵,英雄俊杰辈出。蚕丛、鱼凫、杜宇、李冰、落下闳、常璩、陈寿、李白、苏轼,哪一位都是名垂青史的巨人。在近现代,张思德、黄继光、邱少云、刘文学,成了国人学习的楷模。朱德、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都是四川人,他们是公认的伟人。

 

“无川不成军,川人不负国”,这是对四川人的褒扬。历史上,南宋时,蒙古军铁蹄所向披靡,但打到四川,竟久攻不克,遇到四川人的坚决抵抗,长达十余年。蒙古军蒙哥伤透脑筋,付出惨重代价。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四川子弟340万参战,伤亡至少64万,贡献卓著。川陕苏区30万红军,基本上都是四川兵,有的县参加红军的达八九千人,而这批人后来成了红四方面军的主力,绝大多数成了烈士。在共和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四川人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与奉献。——他们“不负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脊梁!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