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村寺庙会散记

在我小的时候,位于我们西王村的秦村寺可谓是方圆几十里一座最大的寺院了,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所建(有大殿大梁立柱上…

在我小的时候,位于我们西王村的秦村寺可谓是方圆几十里一座最大的寺院了,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所建(有大殿大梁立柱上梁的时间为证),早年香火旺盛,信使不绝,延绵数百年之久,民国的时候还有几位大和尚住寺哩。

 

上世纪五十年代,寺院还未遭受文革“破四旧”的影响,庙宇依旧庄严肃穆,殿宇神像还算完整。寺院整体坐北面南,各殿宇由南向北台阶分布,大殿条石铺基、砖木凖卯结构营建,雕梁画栋、飞檐挑角、琉璃红砖,殿内笔绘有飞天胡姬和佛教故事、殿外古柏苍翠,蔚为壮观。

随便聊聊的图片

秦村寺的神殿分前殿、中殿和后殿按上中下阶梯分布,相对应就形成了前院、中院(又叫钟院)和后院。庙里除了供奉佛祖、菩萨、天王、尊者、罗汉外,还供奉了一尊名为三显圣爷的神祗,也正是这位三显圣爷的“显灵”,使古历四月初八——春种刚刚结束、夏收尚有时日的农闲日子变的非同一般,热闹异常,十里八乡的农人期望满满,心花待绽。

 

在我们中村乡西区这几个村子的人的记忆中,四月初八早已非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了,这一天正是秦村寺三显圣爷的庙会正式敬神的时间和庙会的“开幕仪式”、“剪彩”时间,它蕴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多少代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出门在外游子的乡愁,以及多少年来形成的古老的民俗和文化符号,一年所有的故事就从这一天开始了。

 

三显圣爷,何许人也?据说显圣爷姓张行三,原籍四川,早年逃难至此地,因为勤劳敦厚、乐于助人、行荫苍生,德感上天,成为当地人心目中济世扶困、普渡众生的菩萨化身。仙逝后人们尊他为神,为他立祀建庙、供奉香火。玉皇大帝封他为一方风雨之神,专门管风司雨,雨露万物、赐福百姓,据说有求必应,深受当地百姓敬仰。

 

然而,据说显圣爷在清同治年代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那年显圣爷上天言好事,向玉皇大帝述职,工作业绩得到玉皇大帝的肯定,玉帝大悦,命其下凡赐福人间,曰:“三天一下,四天一下”。显圣爷一高兴听错了圣旨,听成“山西一下,四川一下”,下凡后却忙别的地方事去了,神庙里的圣像没了灵气,那怕百姓磕破了头,信香、道香、五味清香、朝三界香插满香炉,也不管用,百姓叫苦连天,天天祷告也不管用;于是乎多半年时间骄阳似火,晴空万里,滴雨未下,造成那年颗粒无收,遭了大灾,牲口都断了草料,饿死无数,人就更不用说了,到处都是要饭的叫花子。面对这样的后果,显圣爷后悔莫及,自己一个失误就给百姓造成这么大的罪孽!善良的百姓没有埋怨显圣爷,依旧香火不断,顶礼膜拜,逢年过节,祭祀不断。老百姓只是说“老佛爷没有福气,国祚不详,造成天时不利,民不聊生,盗贼四起,以至于西北回回都反了,怪不得显圣爷!”

 

图片

 

过去的年月,这黄土高原上的黎民百姓以农为本,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如若风调雨顺则遇丰年,否则欠收或绝收甚至遭灾。民以食为天,为了避免遭灾求得风调雨顺,百姓就是虔诚的膜拜神灵,虐诚的忏悔自己的罪孽,祈求神灵的谅解、护佑;期盼年馑丰稔,岁月好过,日子殷实。于是乎庙会这种敬神祈愿的形式就应运而生,而且都很有地方特色,有大型的如上海城隍庙、成都诸葛武侯庙、陕北佳县的白云观庙会等;小的如山村的山神庙,小到一间茅屋甚或半孔崖洞等;但都能因地制宜、场景大小、形式不定,内容却都是敬奉神灵。有道是心诚则灵,人们也就赋予这种形式的万种祈愿,真是虔诚莫过膜拜人!祈求神灵谅解自己罪孽或帮助自己解决各种心理上的,生理上的,客观的,主观的,心所愿而力不及之事,为了自己的罪孽得到神灵的谅解或愿望实现能得到神灵的帮助,在祈愿的同时还有意无意的许上一些报答神灵的心愿,如“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了,“献猪献羊,奉送锦旗”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总之都是对神表示诚心、善心,都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有求子的,求福的,身患顽疾医药无端而求神药的,有不满足于今世享福而为来世修德的,也有突然觉悟而为自己今生所做不当之事忏悔的。

 

解放以前,秦村寺是里辖寺院,也就是中村西区的七个村子,包括刘家、弥家、李家坳、邓家、车家坪、西王、南郑家等,会址设在西王村,也就是说主要由里辖村子的百姓供奉着庙里的用度。三显圣爷四月八庙会也就是里辖的庙会,是为里辖百姓求得一方风调雨顺,年丰物阜,人民安居乐业的祈雨的庙会。在过去生产力极不发达,物资匮乏,贫困就像瘟疫一样困扰百姓的年月,为了求得神灵的护佑,庙会自然就成了百姓的一种寄托,春祠,夏禴,秋尝,冬烝,祖祖辈辈,年年岁岁,每到四月初八,里辖有声望有影响的长者、老者、能人就组织筹款敬神求雨唱大戏,耍社火,祈求庄稼丰收,百姓平安!后来随着物资的丰富,社会的文明,百姓的开化,这种在主会场西王村办会的形式就难以为继了,但庙会还在继续,只是轮流坐庄了,神灵的护佑也就雨露均沾了。内容形势大体相同,很热闹、很狂野、很淳朴,很虔诚;虔诚中有几份狂躁,热闹中透出悲凉,就如同唢呐的曲子,吼秦腔的苍凉,大概中国文化都有这个基因,是我们祖先遗传给我们的精神特质,大喜中蕴含大悲,大悲又需大喜冲击,处处矛盾,处处中庸!矛盾中寻找出路,中庸中把握生活。

 

一般来说,所有的传统的也就是所谓的原生态的庙会大都是在庄严的敬神仪式中拉开序幕的。秦村寺四月八庙会也不例外,每到这天,就是我们所说的正会,大约在正午时分,里辖提前选好的人或者主办组长村子的有声望的人用大掌盘端着提前准备好的祭品,在司礼三吆四喝声、喜庆悲壮的唢呐声和惊天动地的鞭炮声中开始祭奠三显圣爷主神位,献供品、做辑叩首行大礼是谓之“敬”。接下来便是大戏开演,先是演上几出神戏,“天官赐福”选段或“劈山救母”选段等等,一般都是折子戏,在大戏开演的同时,就有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着行神轿子在戏园子里像着了魔一样转圈子,前面还有马脚开路,是为迎神。马脚作为神灵的代理人,代表神灵传话降旨,一般是一些对生活的无所祈求的人,容易被神灵所采中,一般叫发脚子。听老年人说真正的发脚子是一件很痛苦残忍的事情,神灵附身后,先是口吐白沫,昏死在地,好长时间不能回复正常生命体征,这时候一些有经验的长者就对脚子进行施救(叫做“袪”),土办法过程也很残忍,有时候脚子连自己的舌头都咬出血了还在半昏死状态,就用一两寸长的针头用火烧红从人中穴直扎进去,如果还不行,就用烧红锥子从脸上刺入,人才慢慢回复正常,此时便嘴中念念叨叨含混不清,据说这就在向人们传达神的旨意,也就是取水的方位和农事、里辖应注意的事项。发好的马脚,头上插着黄表扎成的花,腰里系着麻绳,双手捧着约七八尺长䦆头把粗细的用麻编成的鞭子(又叫哨鞭),在行神轿子前面手持麻鞭,前后左右,甩来甩去,啪啪、啪啪,鞭声不断,疯疯癫癫,好不威风,谁若挡路,就向谁抽去,看客敬而远之,一阵子戏院就尘土飞扬,所有摩肩接踵的看客、香客都自觉让出一条路或者一个场地来,此时庙会迎神就进入高潮,台上吼秦腔苍凉悲壮感天动地,台下锣鼓喧天,旌旗招展,香烟缭绕、黄土弥漫,鞭声炮声,香客看客的惊呼声,会场周边生意摊位的叫卖声,混在一起,好不热闹!好似百万铁骑混战疆场,杀声震天;又似风卷万顷松林,波涛呼啸。

 

然后,按照神的旨意两个人头顶六条编成的取水篓子去十里开外的马莲河边或者侯家湾的沟涧里取回一罐或一瓶湫水,说来也奇怪,有时当天下午就下雨了,刹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显圣爷就地显灵了,会场都被雨水淋散了。

 

在我还是七八岁的蒙童时(五十年代),在西王村初级小学念书,学校就在与庙会戏院一墙之隔的寺院的大殿里,每年过四月八庙会学校就放假,那时家里的经济和生活条件都很拮据,但家里的老人对孩子还都是很宽厚的,给上孩子一半角钱让去庙会买吃货,我们就高兴地成群结队的尽情的疯尽情的耍,庙院的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的身影,甚至树梢上……

 

记得供奉显圣爷的庙宇寺院北面一个不大的土台上,庙堂叫正殿,堂前是献殿,坐北面南,南面的戏楼和献殿正对,遇下雨天,献殿里就挤满了看戏避雨的人,挤得献殿供神的供桌都活动,外面摆摊的人用麻布雨伞或者别的东西胡乱的遮挡,三朋四友吆喝着往家里叫客,民风淳朴的很。

 

听老辈子人说,前朝很久以前四月八庙会更是热闹无比,四月初八这个神圣的日子是三显圣爷的诞辰,到了这一天,四梓八村的人都来求神赶庙会,庙堂内香火灼热,香烟袅袅,如晨雾一般在天空缭绕,久久不绝,梵乐法号,声音低沉穿越长空,仪式煞是隆重,吼秦腔唱大戏,走高跷耍社火,还有牛皮影子说书人,专检显圣爷爱看的爱听的,一句话尽其所能,让显圣爷高兴,为百姓赐降吉祥,风调雨顺,求得一个好年成。更有摆摊的,做生意的,宝盖浮云,幡幢若林,美食小吃,香味扑鼻,惹得人直咽口水,小孩闹着大人要买吃货,水果五光十色应有尽有,叫卖不绝,“热油糕、脆麻花、羊肉包子、饸络面”,不停地招揽着生意;还有百货杂耍、习武卖艺,徒手搏斗、口吞钢钉、赤脚上刀山的等等等等,惹得看客大呼小叫的,好不热闹。

 

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移风易俗,“破四旧立四新”,显圣爷被视为牛鬼蛇神,神像被打倒,庙宇被拆除,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农业学大寨,革命歌声高亢嘹亮,革命斗志奋发图强,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四月八庙会被人们的赤胆忠心给忘记了,人们也没有时间、精力和胆量去祭拜显圣爷了,显圣爷就此蛰伏了,也没人敢在公众场合再提显圣爷、四月八了。

 

图片

 

时隔二十年,到了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包产到户,搞活经济的大潮中,废除了大锅饭,分田到户,真正的实现了多劳多得,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生产劳动有了心劲了,日子也逐步的富裕了,常言道:“饥寒生盗贼,富贵生礼仪”,人们又记起了四月初八,或许是挖掘民间文化遗产的结果吧,村委会又在原庙宇的旧址上,重建起了显圣庙,重塑了神像,盖起了戏楼,修建了文化广场,显圣爷又被接回来了,一切又恢复如常了,可又似乎更有时代特征了,正是“人文庙宇精神地,广场舞台一景观”。

 

古调新唱,古韵重弹,第一场古装传统戏,人们从十里五里的四梓八村赶来,奔走相告,戏院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有的人还跟着玄丝哼,有的人不由自主的就手舞足蹈入戏了,如久旱逢雨,如饥似渴,大饱眼福,细观戏情,细品戏文,教化匪浅。

 

那时,我三个儿女也正是蒙童之期,他们过怕了穷日子,姊妹三人在深沟里抬了水在庙会上去卖,一杯水二分钱,在骄阳下晒了一整天,挣了几角钱,姊妹三人欢喜的不得了,高兴地说“我们也能给家里挣钱了”,正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如今的四月八,是不是显圣爷的诞辰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四月八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夏之际,农时不违,春种、夏花、秋收、冬藏,农民一年有使不完的劲,也有担不完的心,四月八一过就不怕老天爷的霜冻了,春耕下种也结束了,但等“春耕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了,忙过一段落,也该休息休息了,所以逛大会,看大戏借此机会而娱乐。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的祈雨取水早被今天的人工降雨和天气预报所代替,人们懂得了“雩而雨,何也?犹不雩而雨也”的道理,是自然天道,并非“雩”的原因!吼秦腔,唱大戏人神共鉴,庙院小吃、杂耍各种摊位犹如市场,摊位繁多,各做各的生意,连过去二分钱一杯的糖精水都被各种凉茶、啤酒、纯净水给代替了。如今庙会上曾经的低级趣味的东西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广场舞,人们注意养生了,注意调节生活与劳动的关系了。接朋遇友,各种信息相互传递,七姑子八大姨见面如初,如隔三秋,热情有加,呈现出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

 

农业机械化结束了千百年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农民摆脱了贫困,生活奔向了小康,村与村被宽敞的柏油马路连接的更近了,在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正确指导下,古老的庙会正在发挥着应有的正能量,不在是单纯地敬神、求福、为显圣爷唱大戏、耍社火的迷信场所,而在逐步演变成贯彻党的政策,倡导精神文明新风尚,丢弃低级趣味,提高人们整体文化素质的平台,和农民文化娱乐、思想交流、科技知识传播交流的大会,我们寻根过去,不忘初心;扬长避短,古为今用,传承文脉, 为庙会文化增加新形式,赋予新内涵,以此为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加油、添彩,必将是一条福荫万代的康庄大道!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