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古树

我的家乡渔渡古镇在我儿时记忆还是有不少古迹,有名的文峰石塔、当阳寺、吕祖庙、老关庙、观音寨、古城墙、古廊桥、古…

我的家乡渔渡古镇在我儿时记忆还是有不少古迹,有名的文峰石塔、当阳寺、吕祖庙、老关庙、观音寨、古城墙、古廊桥、古戏楼桥,还有几条街的马头墙,青石板铺的街路,看戏的戏楼坝也是青石铺成。除了这些建筑处,街中还有不少古树,城墙上如龙盘踞生成的药木树数人才能围抱,呂祖庙院内参天古柏几十根,当阳寺侧能开黄、红、白三种颜色的大桂花树更是芳香了一条老街,四季翠绿,围长观音寺四下悬崖都是人围不住粗的米青㭎,这些古迹遗址随着岁月摧残遗失无留,在故乡人记忆中,只有这些古迹地名仍被人口述存在,古镇上六十岁以下人也无几人能言根因,众多古迹中除观音寨、老关庙修复,还有渔渡中学门前小山包那棵人称”千年矮”的刺柏树仍在,这棵树在小山顶几百年了仍郁郁葱葱,它象一位不死的老人目暏了古镇的兴衰繁荣,这棵古树本身就是故亊。

随便聊聊的图片

 

中华五千年,随着华夏历史也发展繁洐了宗教文化的儒、释、道三家,这三家为传扬德善,在华夏大地修庙寺可谓无处不有。渔渡古镇从建埠也建有不少庙宇,最著名的儒庙是吕祖庙,佛寺观音寺,道教当阳寺,规模最大是呂祖庙,巍峨壮观是观音寨,名气名声最好是当阳寺,它与当地绅士出资修建了当阳桥,为市场交易公平又设了“公平斗市”,在灾害年又设粥棚救赈,义举安民,在陕南厅县有名。渔渡许多古树都由此寺所植,据传渔中小山这棵“千年矮”就是此寺一道人手植。

 

据史料解,儒、释、道三教,释教为佛教从国外传入,儒、道教实为华夏本土信仰文化,其中道教文化中不分贫富,不分男女均平等,最深入人心。古有跟儒家治世,与佛家修心,与道家学作事。儒家讲人与人之间关系,佛家讲人与人心间关系,道家讲人与自然间关系。道中不分男女,都以师兄弟称,男为乾道,女为坤道。不尊道公,道姑。有信士、居士、道士、法师之称。信士指对道教有信仰,居士是指皈依道教之人,道士指皈依道教、又能传度之人,法师为天尊是道教最高称谓。进寺先为道童,后传度成冠巾,统称道长。

 

渔渡古镇真正成为集镇应是清初的湖广填川开始,到乾隆年间就有集市,据渔小后山熊道石窟碑记,当阳寺初修为清道光年。据传,渔渡老街后坡有吕祖庙、当阳寺,两庙没有寺庙界绊之分,熊道师兄楊道从武当太子坡移木植官渡㤗山庙、黑草河上中下八庙,渔渡吕祖庙柏树八十八株,其随楊道道童淩凤子见当阳寺坐西向东,有仙风道骨自然风水,愿永留此寺,熊楊二道不许,说你在牛头嘴山植活柏一株方可,淩风子见此山竟有一小崖柏,虽树冠不全,苗弱枯黄,山顶无土,他手捧衣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盗寺灯油润育,至淩风子逝时,此树仍无丈高,人皆称“千年矮”。按修当阳寺记,此树应有二百余年了,但如今此树仍无十米之高,村围仍无三尺,据传此树虽貌不揚,但几百年了也成古镇镇中一景,不论人再无柴烧,再无木料也无人去砍得一树丫,就是大炼钢铁,渔渡四山木柴砍净,也无打这树的主意,它仍然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屹立在这干石山之顶。

 

渔渡几百户人家,做饭烤火都是木柴。上世纪七十年代为烧柴竟去木竹、赤南砍柴,近处山岭刺草俱光,挖树根也是烧柴,十里八里山尽成光头山,但无人动这“千年矮”,只有一人曾砍树叉一支,也怪,此人死于暴病而亡。为此,街人言传身教,几百年此树仍活山顶。

 

此人姓范也是渔渡老籍人氏,几代人卖苦力生存,解放前为生活曾拜茅山教为徒,生性劣顽粗鲁,因口直心怪,街人取一名又称毛山嚼又叫范毛娃,觧放后土改分得后十字街馬氏三雄街房,才有躲雨之地,其命运不顺,快三十才讨得老婆马氏,马氏产后而亡,葬于归仁山范家梁,范毛娃本身懒,妻死后作事事无头绪,终日悲伤,逢年给妻烧纸,风借火势把归仁山山林烧毁上千亩,形成解放后烧山大案,范毛娃也是本县新刑法判纵火罪第一人,判了五年,南郑服刑,1958年才释放,那时大炼钢铁,他在牢里因有病才释放,囬家后母年高,弟未婚配,年三十时兴“年火”,家中无柴,范毛娃有气,拿刀爬上“千年矮”砍断树一叉,砍树声惊动四街民众,齐声吼叫他不要砍,他砍得一叉拖家门,四邻可怜湊柴兴火,他因病无法劳动,病困交加,那年端午集体“公共食堂”吃新洋芋煮大米饭,范毛娃见状也去讨洋芋饭,生产队长不给,扔了他土巴碗,范毛娃下屋坎捡碗,人不支侧地吐血身亡,家母痛哭,揭了楼板作了“火匣子”棺材埋了。此亊渔街六十岁以上老人仍能记忆,从此更无人去动此树了。

 

 

这“千年矮”崖柏树生长在渔渡街两条大河交汇的山丘上,虽貌不惊人,但他见证了渔街的兴衰,传说定远厅渔渡坝分司衙门曾有更夫值更,曾在树上吊一铜锣,是夜更夫点香测时,到点响锣一声,后民国时废止。此山丘东头是牛头嘴,北头叫闸子门,历史上牛头嘴边曾兴有半边街,住有十几户栈房,专为去城口、大竹河背伕设店。后“小巴间道”因匪事猖獗,一度萧条,这半边街因闹白莲教被毁,临河有二三亩沙地有人耕作,大集体曾是团结四队耕地,1964年洪水成沙滩。上世纪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为襄渝线服务需架从万源到紫阳高压输电线,由甘肃送变电公司承建,此工程代号“220”,指挥部就设在这山丘下,两年工程竣工后撤离。在此地工作过的电力工人写过一本小说叫《光辉的历程》,把工程艰巨困难和巴山沿线风土人情,地名故亊写在书中,作者书中不止十次写渔渡坝和这牵心动情的千年矮古树,和他在古树傍各个角度鸟瞰渔街全貌照片,此书他赠与渔渡图书馆几十本,现仍存。

 

在三线建设时,渔渡坝是去大巴山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物资转运的后方基地,铁道兵两个师的汽车营都驻在渔渡,其中八师的汽车五连、三十六团汽车连、六师的汽车营、二十六团、二十七团汽车连都住渔渡,三十六团仓库连、卫生队都住渔渡,这些铁道兵官兵对渔渡十分熟悉,后转战南北,退伍转行五十余年过去,对渔渡坝记忆犹新,对视为“第二故乡”的渔渡深情难忘,因我写铁道兵故事,由此也与他们仍电话微信联系,不少居住过渔渡的老兵对“千年矮”树仍牵挂,常询问,有不少旧地重访老兵又去山丘摸树,在山丘拍渔街全景。

 

修襄渝铁路不单单是铁道兵,川陕鄂三省民兵也加入了修建,四川达县民兵师配合八师,通江民兵团配合三十六团修建大巴山隧道和巴山车站,其中有两个民兵连驻渔渡为材料库服务,一女子连为仓库连洗补工作衣裤、被褥、单棉帐蓬,一个男子连负责物资装运、木料电锯加工,用锯木面生产炸药等后勤。民兵在管理上要松于军人,节假日礼拜天,男女到处游玩,这“千年矮”树也是男女爱去地方,成了他们的爱情树,时间一久必竟就有了小故事,女子连一女子怀孕生子,将婴儿剁碎抛于公厕,女子相互监督,指认一女子有错,民兵纪律虽松,剁婴相当于杀人命䅁,女子指认男民兵排长所为,师团立䅁将男女押闭,行刑逼供交待,男女承认在千年矮树下私交所为,产仔后双方都动手杀婴,后二人解除民兵,押送服刑。

 

“千年矮”树下北是1958年建校的镇巴三中现渔渡中学,以前有高中,当时渔渡区的中学生都在此念高中,从渔中走出的学子已驰骋南北,立业成才,但忘不了渔中,忘不了渔中所在地土垭子,更忘不了山垭子山丘山那棵树。课余之际,在村下朗诵,在树下高歌,在村下嬉戏,有许多学生晚不睡觉爬上树叉,与学友讲家乡故事,唱镇巴民歌,更有人喝酒抽烟,竟有人在树上放鞭炮取乐,又有人在此谈恋爱,几十年了从渔中走出学子成千上万,最有名是现已退体的西北轻工大学党委书记马孝弟,深圳報业集团老总王从彪,他们打电话总是关心故乡变化也询问过这“千年矮”树是否存在,说明古树在这些成名的心里关切,与故乡一样重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渔渡区公所将此山丘打造成南乡公园,在树下建两个凉亭,东西山坡打造人行阶梯,山的北头竖有牌楼,还用石头围砌,将树树干用土堆就,並灌几十斤菜油,古树第一次得到营养补充,四处装饰亮化,古树当年返青比周围杂木更胜一筹,在修南乡公园时也发生一些小故事,门牌题字,大字写得好的薛远德区长写了南乡公园四字,把乡字写成繁体字了,许多人不认识,读成卿、聊了,有人说繁体字不通俗应用简化字书写,薛区长又将乡字写成简化体,用水泥刻字又沒将原字铲好,整成模糊一片,渔渡自來水公司也缺见识,树侧砌一水泥水池,又未粉刷修饰,与南乡公园整体不相配,不伦不类,有人比喻是大姑娘穿裙子,外套个裤叉。但不管怎样,千年矮古树虽无古树牌认证,也算有人保护了,三十多年了,据人说古树在杂树比它高他躲在树中荫凉,杂树茂长几乎看不見树的身影了,据说树也有些桔黄,前不久有位刘姓公民愿自费将古树整理,我十分赞同此善举,不说他公德善意,也是积德行善。

 

岁月如梭,本人已古稀之年,不知何因年愈岁老,越牵挂儿女和故乡山水,这可能就是“乡愁”之情,本人文笔有限,写“临江仙”词,也借此寄与仍在他乡的游子们。

 

凭栏群望群山翠,

长与莺燕翩翩,

稻谷已黄依自然。

当时含泪离家去,

只为生计为先。

漂泊四海已多年,

他乡景再好,

月是故乡圆。

 

特邀漂泊在外、已古稀之年故乡游子,和把南乡视为第二故乡在此战斗过的朋友们,回故乡再看看这弯不成栋材、数百年坐观春秋仍郁郁葱葱的古树,日新月异变化的“故乡””。

 

本人借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歌词结束全文:

 

多少年的追寻,

多少次的叩问,

乡愁是一碗水,

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

乡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犹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游子,

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

妈妈,

你可知道,

儿女的心腸,

一杯水,

一碗酒,

一朵云,

一生情。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