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缘于诚实的耕作

李成城先生将近八旬了,去年就跟我讲要出版一部写生画集,约我为他写一篇序,我一直没有动笔。前些天,他又专程到九华…

李成城先生将近八旬了,去年就跟我讲要出版一部写生画集,约我为他写一篇序,我一直没有动笔。前些天,他又专程到九华山何园来了一趟,再提此事。

早在二十多年前,他让我给他画册写序。那时,我对书画并未过多涉及,唯恐写不好,便未写。这次,老先生如此执着让我写序,推托不好意思了。

随便聊聊的图片
昨天,李成城先生打来电话,说画册下厂里要付印了。我这才认真起来,翻阅了他的写生作品,细致地作了梳理。今天中午没有午休,坐在电脑前行文,完稿后发给先生与其子看看。老先生很是激动,他儿子也客气地回信称:“有何兄大手笔,必定为画册增光添彩!”我反而佩服起李老先生的执着与耐心来,若是我跟谁开口,可能也只说一次,顶多再轻描淡写装作若无其事的问一下而已,远没有李老人家这么认准了就一定穷追猛打。

文学与绘画,或许就这么彼此成就吧。感谢李成城先生,让我写出此文来。

 

李成城先生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生于皖南石台县山里一户农家,家里节衣缩食供他读书。有着与齐白石类似的人生经历,几十年间磨砺成一代江南园林大师、著名山水画家。

我认识李成城先生,起初不是缘于他的画作,而是他年轻时与当地两位同龄人王熙政、许正炎结伴在深山寻找失踪的“藏宝洞”事情。那时,李成城在乡供销社工作,他揣着自己捣鼓的“炸药”,与两个伙伴深夜攀上悬崖峭壁“藏宝洞”,填药放炮,企图炸开洞口,喜获宝藏……此前,李成城在乡村当理发学徒。那时学艺要满三年,在师父家找到一套《芥子园画谱》,捧在手上爱不释手。夜晚等师父家人睡着,他溜出去,借着月光在沙地上画,墙壁上画,冬天就在雪地上画自己心中的春景。

出师后,他走村串户给人理发,无师自通炼制桐油、调配颜料,给人家油漆家具,彩绘上一些精美的图案,深受欢迎。李成城给自己赚了份生活,还赢得了一份美好的爱情。当地一户“文化人”家有个独生女,知书达理,前来说媒的人络绎不绝。这位文化人独独看中了个头不高、却勤学上进的理发师,执意要将女儿嫁给他,说服女儿:此后生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成大器。

成家后的李成城依旧游走四方,只是不再给人理发,而是手拿画笔与纸墨,写生于江南古村落、奇松怪石,见识诸如傩戏、庙会、罗盘、古桥、石屋、名刹这些积淀深厚人文味道的传统艺术,体验江南浓郁独特的风俗人情,感知水仙、棕榈、苍松及掠过苍茫雪山飞鸟的生命气息。这些只可意会而难以言说的养分,极大滋养了李成城的艺术生命。

艺术从来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李成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访天下名山大川,远涉江浙沪上名园胜景。自小耳濡目染在江南山水间的他,重新打量移入苏州园林中的“山水画”,对他的艺术创作又是一次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自古以来的画家,多数只是搜尽奇峰打草稿,终究还是落墨纸上。李成城与之不同的是,他还是江南园林建筑设计大师。他曾担任过工艺美术厂厂长,还曾培植过盆景园,从大山大水、古松名刹,移植入方寸之间、一盆之内。与众不同的是,他给人家设计园林景观,必先住其间一些时日,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绘制出一幅幅精美的国画,施工单位依这一幅幅画而施工,落地成景。

有此丰富阅历的李成城移心中山水于宣纸上,自然是“如雷崩石”,落墨成景。加之他年少时手握剃刀、力度控制在分毫之间的感觉,他雕刻的板画印制出来后,极具震撼力。我有几次在省城看望吃住在板画工作室的李成城,生活极其简陋。他对我送去的咸鸭蛋赞不绝口,称这可节省很多做饭菜的时间。那时,他也是年近古稀的人了,惜时如金。有一年在全省画展上,他的国画《众木成林铁铸成》与板画同时夺得金奖,这在安徽美术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李成城能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现代园林研究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三大协会会员,他走过的艺术道路,既是一个皖南山村少年励志大片,也是一部艺术教科书。我们纵使不能完整地了解他的艺术创作内容,从这部数十年间捡拾来的写生作品集中,也能窥一斑而见全貌。细心者会发现,他在一些写生画上还补记当时的一些情景与片断。年近八旬的老艺术家,重新打量昔日的写生作品,回望自己的艺术生涯,我们从中也会领悟许多道理。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