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六七里

“请问能看见山吗?” “能啊,当然看得见。” 电梯间的狭小空间里,民宿老板海哥的手机不停地被来电打爆。 这是山…

“请问能看见山吗?”

“能啊,当然看得见。”

电梯间的狭小空间里,民宿老板海哥的手机不停地被来电打爆。

这是山间一家新装民宿的经营者,据说投入很大,又赶上了疫情,现在他在加紧与时间赛跑,不停地接单和解释经营民宿的卖点和看点。随便聊聊的图片

暑期旅游旺季,山上山下人流如织,仍然有近处城市居民寻山问宿。他们都是从抖音上看来的,这个以小视频为特色的平台现在成了自媒体宣介带货的重要窗口,简单,直接,可视,可见,符合大众的口味。城里人的要求就这点儿,看个山,玩个水,吃个山野特色,换一种生活方式,逃离都市生活即可。电话中一再追问山的年轻人是不相信一座山的存在还是被虚假宣传诱导怕了,免提声音里始终在确认山的存在,看来是被楼宇困缚久而委实渴望一座山了。我在电梯间的逼仄空间里被动听着,也忍不住插了旁白:在房间开窗就是大山,一面青山在眼前,一片大山在后面。

在这个群山环绕、到处是山的地方,山跟城市的高楼一样多,于地理位置是北部山区,于城市定位人称“后花园”。想来就来吧,这年月想看个山真的无需那么矫情,带着一双眼睛和好的腿脚,带着时间和心情,这山都是你的,没有人能在这儿与山相看两厌擦肩而过。

我们缺山么?大面上是三山六水一分田,到了这儿的山区就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了,除了山几乎也没有别的了,人在山上,树在山中,田也在山间的石头缝里。他们提出的口号,在别人的“靠山吃山”之外,又多了一道“吃山养山”,比前者显然是进步了,也是多年摸爬滚打的教训和经验,反正这山是吃定了。过去,靠山吃山,越吃越穷,现在,吃山养山,靠旅游生出了新路。山中景区,山间民宿,山上出产,山下人家,都打出“山”的招牌,袭了“山”的秉赋,你们说的山风、山水、山景、山货、山民、山路、山林、山泉、山花、山妹、山宿、山墅、山农、山食……都是这儿原汁原味的地道特色。过去有,现在有,只是过去没有人当回子事当它们是宝当成个事儿去做,一年几十万斤山果山货也卖不上价钱,山上的人都跑去了平川地带,姑娘嫁出去了,小伙子赘出去了,一大片相当于中心城区一个区的面积里只留下不到百户人家。山,在过去意味着落后和愚昧,现在这处处精品民宿和精美别墅,这远道而来的客流,这山,这水,这人,竟是另一种样貌。他们没有辜负山,自然也接受山的眷顾,就像他们终究没有辜负一个有着江南城市的村名一样,以山的名义也渐渐风雅起来,这情景有一种古意,仿佛地老天荒,时运流转。

我们似乎进入一个“美颜”的时代。手机相机自动提供这种滤镜,也有各种小程序一键便可满足你的晒美需求。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种晒,大多是美物美景美好生活,抖音上的各种“抖”,短短几分钟的推拉摇移也多是奔着“美”去的,无数的深藏的散落的美被挖掘放大呈现出来。不美是不可以的,大家都在共同输出关于“美”的发现,偶有自黑一下美颜开大了的也无妨。尤其是美景打卡地的抖音者,只见单手一手机,或猫腰或挪步或转圈或平移,这大多就是抖音空间的UP主吧。你不但不能打扰还得适当配合,一不小心都在镜头中了,天地悠远,雨露均沾,岂可擦肩而过。这山,也在平台的视频里也变得大胆热烈美妙绝伦,蜕变了忸怩闭塞的山野之味,有了迎合各色需求的时尚味道,这或许是山的另一面。但对我来说,山的本性是不变的,仍然是一个需要真诚交心可以坦诚面对的朋友,需要走近且走进,甚至完全融入,成为它的一部分,这才是来山的目的和意义。一直以为自己本来就是山的一部分,年复一年,上山复上山,如同是另一种回家。

山行得靠双腿。缆车、溜索、滑竿……都不是正路子,爬山登山转山,腿脚就是尺子,你得一步一步量过,才觅得山的神韵。再说,多少山阅过,对山的敬畏和喜爱无庸自言,亲身试山躬身入山自是一种亲近,也是对山的尊重。有时候,光脚行山好像又与山结成了一体,竟不知是你带着山跑还是山载着你在转。有时候,山间行走,拾级而上,恍惚间竟忘了自己身在何处,是哪座山?许多的山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行过,踩着湿滑的铺了青苔的石阶,抚着乱石与蕨类植物的山体,有乱花欲溅,有浅草没足,有参天大木,有清泉飞瀑……山就那么回事,山也不仅是那么回事,它们各有千秋,远近高低异同。
当然,移步换景,有人早给你准备了各样命名齐整的风景套餐,不管牵强附会,还是生拉硬拽,也是一份心意,山就在那儿,得有故事说给你听,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与山的独处的故事。我爬山更喜欢一个人的,有时候也因腿脚太快而脱离了人群,然后很多时候就变成了一个人与一座山一路相携,山行路转,石险森密,只有山始终不离不弃。边爬边走,边走边想,上山不看山,看山不上山,无限风光在险峰,峰回路转又一山,许多道理都从山这儿得来的,许多阅历也是踩在山的肩膀上的。

登山最好是要登上主峰的,就像对山的承诺,既然来了就不能怠慢了,好像嫌弃人家不够巍峨似的。山,的确并不高,山行六七里,步以万计而已,但足够蜿蜒曲折,也足够陡峻峭拔,千米以上的海拔在这儿就算是高山了,也是一地高峰。连日大雨,山上水丰,到处有水的声音和味道,石英砂岩的石缝里也滴答着水滴,凭白又多了几处悬瀑,白练似的挂在眼前,像山上飘着的幡。沿山而行,水流不绝,聚而成溪,渐具声势,后来得知,这些水最终都汇入了一条叫泃河的河。泃,音“掬”,一声,这儿为其支脉名曰澜水河,此河竟可溯源至战国时代,泃河流域极大,为京津重要生态屏障。《竹书纪年》记载,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从那时起泃河的名字就亘古未改,两千多年流淌至今,如今仍流经京津冀三地五区,三地“北京天津河北”,五区“平谷蓟州宝坻兴隆三河”。

关于泃河的古诗有,“泃水流今古,盘盘晚渡开。鸟冲烟霭灭,人带夕阳来。车马通幽蓟,樵耕跨草莱。片帆新月上,淼淼隔征埃”,还有“泃水清涟鱼泳时,牛羊向西更归迟。溪头争渡谁家子,深浅从来要自知”。此地,地接三地,山水相连,泃河两岸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生产交往娱乐风俗等多方面都存在文化共性并世代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河流区域文化。大凡山水交集之地,有水润山泽,山亦可通神,有灵性的山自有山神护佑,有水涵养,有水的山自然更具神采。此番上山,及至登临顶峰便有水汽升腾为云,穿过云雾又可眺望津冀及更远处,自是茫茫一派绿色生机,感觉心旷神怡,在这平原为主的地带尤显空旷渺远,令人有荡胸生层云之感。

分享了几张山的姿容,有朋友问在哪里?

知道他们关注的是地理位置或者旅游风景的所在,想必这山色山石山貌也妖娆得难辨其所在,不分南北,不辨东西。山本藏秀,此非我意,连我自己早已完全忽略了这些山外之物,不知身在何处,只关注山的本身。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便答曰:在山里。对,就在山里,此刻只在山里,或行进,或驻足,或留恋,或盘桓,或看山是山,或看山不是山,或寻山问径,或与山合体。山总是那么让人踏实,可以诉说,可以标记,可以委以重负,可以堪当大任,随手得来的几块顽石也古朴得像一个隐喻,心里竟然无比欢喜,沉甸甸的带在身上,不忍舍去,此地山石本是亿万年前大地的书页,记录着久远的过去,也许一块普通碎石都带着一处封存的秘密呢。

溪间濯足,又有一块大石得以带了回来,乃当地寻常砌墙垫道之物,没人当它是个东西,我却仍然视作宝物,一番擦拭涤净,一边仔细端详。但见那石,石面平展,石相拙朴,水洇处有鲜艳的肉色和纹理,抚拭间有柔美的形态与质感,有石相伴,如山在侧。翌日午睡,随手拿来那石当了枕石,舒适安眠自不待言,一觉醒来,竟枕出了一座山的凉意和气息。嗯,越发觉得,山是有魔力的通灵性的,山不是五行外之地,它与生活本身可以互相映照。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