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怎么不姓姬呢?

看电影《封神》(第一部)中伯邑考被烤成肉饼时,同看的朋友才后知后觉,她奇怪地问道:伯邑考这名字也太奇怪了,他爹…

看电影《封神》(第一部)中伯邑考被烤成肉饼时,同看的朋友才后知后觉,她奇怪地问道:伯邑考这名字也太奇怪了,他爹叫姬昌,他弟叫姬发,他怎么不姓姬呢?难道是因为他名字太长,加上姓叫“姬伯邑考”更怪?随便聊聊的图片

很多人看《封神》时可能都产生过这个疑问。

这还真是个不错的问题。

在《封神演义》中,文王姬昌一共有100个儿子。其实,他原本“只”有99个儿子,第100个儿子就是雷震子,是他收养的,这才凑了100这个很吉利的整数。

儿子太多,难免有不少被淹没在众人中,缺少存在感,不为一般读者所知,但老大绝不会被忽视,姬昌的长子就是伯邑考;伯邑考英年早逝,老二姬发就成了事实上的老大,他就是后来的周武王。

可是,老大为什么叫了奇怪的伯邑考,还不姓姬呢?

咱们试着用在中学阶段学过的有限知识解释一下。

伯邑考名字中的“伯”,是表示排行的,一看就知道他是嫡长子。古时长幼按照“伯、仲、叔、季、显、惠、雅、幼”排列,我们一般只说“伯、仲、叔、季”就可以了,后边的容易被忽略。

再加上古人称谓中名和字的一般规律,还有官职在称谓中也有可能体现,伯邑考这个名字就有以下这么几种解释:

一、名考,字伯邑,名和字并称。

二、伯是排行,邑考是名。

三、因为考字是对先人的尊称,那么伯邑考还可能名伯邑,或者名邑,被后人尊称伯邑考。我们现在在陵园里还能够在墓碑上看到“先考”“先妣”这样的称呼,指的就是去世的父亲和母亲。

四、单名考,全称姬考。“考”被封了个官叫“邑”,所以是邑考。邑考在周文王的儿子中排行老大,所以叫伯邑考。

也许上边的说法并没有穷尽,还可能有其他解释。

那伯邑考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还真没办法给个确切无疑的说法,因为本身还存在争议。

图片

前不久,网上有个问题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孔子姓什么?

孔子难道不姓孔吗?

孔子还真不姓孔。

孔子的祖先是孔父嘉,并不是姓孔名父嘉,而是名嘉,字孔父,他的后代都以他的字为氏,所以孔子是子姓孔氏。

但孔子的“子”,不是指他的姓,而是古代对人的敬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

说起来,古人的姓氏还真是挺复杂的。

图片

古人称谓比现代人复杂多了,不过这部分知识在中学阶段基本都学过了。比如姓和氏的关系。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一开始就写道: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句时难道没有产生疑问吗?

不久以前,有一部挺火的剧《芈月传》,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芈月(孙俪饰)极为曲折传奇的人生故事,而芈月就是楚威王最宠爱的小公主。

屈原既然是“楚之同姓”,那不是应该叫芈原吗?楚的国姓不是“芈”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

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被封在屈(地名),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瑕”是屈原的祖先。

更准确的说法,就是“芈”是屈原的姓,“屈”是他的“氏”。

我们今天所说的姓氏,就是一回事,但在先秦姓和氏是不同的,姓是为了表明血缘关系,是不会变的。同一个祖先的人都是一个姓。氏则是用来分别贵贱的,别说同一个祖先的人会有不同的氏,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氏。

探究“氏”的起源,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名为氏。如齐、鲁、晋、宋、郑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邑名氏。邑即王公的采邑、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

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如东郭。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孔子就是这样情况。

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孟、仲、叔、季等。

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

9.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11.以谥号为氏。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想一想,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