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要让每首诗歌如其所是

执行全人之美大语文课程的学校,语文教研的时间总显得不够用,因为课程太丰富——晨诵、诗歌仿写和创作、读写绘、整本…

执行全人之美大语文课程的学校,语文教研的时间总显得不够用,因为课程太丰富——晨诵、诗歌仿写和创作、读写绘、整本书共读、海量阅读、童话剧、课文……哪个主题都深似海,想做好不容易。

 

每周一次的语文大教研一直是以教材为主,儿童课程里,数晨诵课的频率最高,一周要上四次。其它儿童课程的教研可以往后放放,但晨诵得让新分配或新调配过来的老师尽快上手。

随便聊聊的图片

怎么才能尽快上手?我挨个儿示范吧。

 

上周,我在三个班级上了三节晨诵。今天,因为玲姑娘婚假,我又在三年级小鱼儿教室上了一节晨诵。这四节晨诵课,我备课时间最长的是今天上的《感激》,时间都用在找合适的图片上了;备课时间最短的是二年级的《春雨》,几分钟看了看课件,觉得也没啥可改,第二天直接就去上了。

 

这四节晨诵上下来,我脑子里就出现了这句话——晨诵,要让每首诗歌如其所是。

 

 

1

去年在橡果书院给老师们线上讲晨诵的时候,我列过一个晨诵的常规流程——

 

 

在原来的基础上,我把“精确部分”细分为两部分:追求理解的讲解和基于理解的朗读。

 

那么,在备课的时候,老师就必须首先理解诗歌,然后才可能通过讲解让学生也理解诗歌;学生只有理解了诗歌,才能够带着理解去朗读,这样的朗读也才能让诗歌如其所是,即用声音表达出诗歌的内涵,而不是未经思考的抑扬顿挫。

 

上周上的第一首是三年级的《雁儿们》。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想要理解诗歌,就要努力回到诗歌被创作的那一刻。

 

一首诗的诞生,是作者那时那刻、那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们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体会作者创作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徐志摩在写《雁儿们》的时候,一定是看到了在云空中飞的大雁。看到它们有时纡回,有时匆忙。什么时候匆忙呢?它们奔着目标而去的时候;什么时候纡回呢?需要适当休憩的时候。雁儿们就像我们一样,有时认真学习知识,有时歌唱、舞蹈、嬉戏。这就自然跟孩子们的生活编织了起来,配上合适的孩子们的照片就行了。

 

第二小节,可能是作者真的看到了晚霞中的雁儿,也可能是作者的想象。没有关系。问孩子们,为什么有时候银辉,有时候金芒?孩子会说,因为晚霞有时是银色的,有时是金色的。是的,无论是哪种颜色,它们都是我们生命的光,沐着光,我们自由飞翔。再配上几张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照片就可以了。

 

理解了,编织了,一首诗的学习就结束了。

 

 

2

第二首是《收获》。

 

这首诗像一个小小的故事,四个小节,每个小节的结果都带着小小的转折,读来有点意外,又让人满是温暖和爱意。

 

前两小节都以“动了,动了”开头,要读出钓鱼时感到鱼儿上钩时的激动和喜悦。第三小节开头“哈哈哈,又动了”,激动可能没有了,但仍然很开心。“和我的手掌一样大”,“比爸爸的手掌还要大”,第一句读的时候语气稍微平静,只是小小地做了个对比,第二句的时候可以表现出惊喜——比爸爸的大手掌还要大!

 

就这样体会着,读着,孩子们读得很开心,也很到位。为什么最后两手空空,心里却装满了?装满的是什么?真的是“鱼”吗?

 

哦,老师啊,你不用讲太多,问孩子们就好了。会有孩子告诉你:他们心里装着满满的爱。

 

这就够了呀,不是每首诗都要跟孩子们的生命生活相编织,理解到这儿,就够了,读得开心,温暖,就够了。

 

3

第三首是《雨》,也是我备课时间最短的一首小诗。

 

你不用告诉孩子们,要轻轻地读,你只要在示范的时候轻轻地读就好了:“沙沙沙……沙沙沙……雨,轻轻地,细细地……”孩子们也会跟着你轻轻地读:“沙沙沙……沙沙沙……”

 

然后你假装不知道地问:“咦?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呀?”

 

他们会告诉你:“因为下的雨很小。”“因为是春雨,细细的。”

 

这个小节,就轻轻地读就好了,还用讲什么呢?

 

那么,姐姐们,哥哥们,告诉你的弟弟吧——弟弟,现在别去外面乱跑!天空和大地在说悄悄话呢,你知道不知道?

 

下课铃响了,现在,外面没有下雨,天空和大地没有在说悄悄话,孩子们,下课去玩吧!

 

多开心呀!他们开心地去玩了,我也开心地上完了。

 

 

4

今天早上的诗是《感激》。

 

昨天刚开始素读诗歌的时候,第一小节我一时没明白什么意思。

 

“我们是一家人”,单看第一小节,我不知道“我们”是谁?

 

读了第二小节,才知道“我们”是世界万物,是诗歌中提到的“谷类、苹果、奶油、蜂蜜、水果、坚果……”,也是诗歌中未提到的世上其它所有的一切。

 

哦,诗歌所想表达的,是世间万物都值得我们感谢。一个心怀大爱的人确实会有这样的心态。

 

所以,有时候一首看起来简单的小诗,完全可以把它上“大”!

 

而原来的PPT在我看来,完全配不上这首诗的“大”——

 

是的,第一张图片的橡树不够高,不够大,后面白色的背景无法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磅礴的美和丰盈,必须让图片成为无声的语言,辅助孩子理解这首诗。于是,我在安静的办公室一张张找图片,最后把PPT修改成了这样——

 

因为在备课的时候,自己疑惑“我们”是谁,所以把这个问题也加到了里面——老师疑惑的地方,也常常是孩子需要思考的地方,并且是理解诗歌的关键点。

 

又想起自己上周发的一条朋友圈,就顺手也编织了进去,并引出更深的诗歌内涵:一个人,只要懂得感激,他就是个温暖、善良、幸福的人。

 

这是另一种编织方式。是的,诗歌,不仅可以与学生的生命和生活相编织,也可以和老师的生命、生活编织起来。

 

当你拥有足够的理解世界的能力和游刃有余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你在文本和教学面前就会有一种自由感。而这种自由感,必须在一日日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过程中才能逐渐习得。

 

这是件辛苦但却终会收获幸福的事。不用心对待课堂的老师,将很难拥有。

 

 

5

晨诵诗歌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有深度,我期待岁月向前,在朗星小学的一间间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享受更多的晨诵时光。

与黎明共舞,真的是一种享受啊!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