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长安

不到西安不知中国。时光流转,事隔千年,我们仍对秦时明月汉时风思慕渴望,仍想行走在唐诗宋词里。   也…

不到西安不知中国。时光流转,事隔千年,我们仍对秦时明月汉时风思慕渴望,仍想行走在唐诗宋词里。

 

也许唯有到了西安才最接近心中的梦想。

随便聊聊的图片

西安,我更乐意称她作“长安”,惟其如此,那悠悠古意才会漫溢心间,才会让千年之梦走进那条悠长的隧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李白的长安,杜甫的长安,秦始皇的长安,还有唐王朝的长安、杨贵妃的长安、唐玄奘的长安……招摇在晴天碧空下的长安,就那样悠悠地诱惑着千年后的我。

 

13朝古都啊,怎么说也该是气象万千,华丽玄极,厚重得随意一片青石砖都让人喘不过气来,还在那条著名的古蜀道上,我仿佛已是气喘吁吁。李白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之说, 极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他那年代恐有如此艰险,但到了现在,一顺溜的高速公路,到西安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其实在历史上,从先秦起,虽有群山阻隔,但在山与山之间,仍有一条条连接起四川和陕西的秘密通道斗折蛇行。这条古老的道路从成都北上,经德阳、绵阳、梓潼,越过大小剑山,经广元棋盘关出川,然后沿着褒河过石门,越秦岭而达长安。今天所走的也多是这些路,钻山穿洞频繁的有惊无险恐是世间少有。

 

漫行古道,想起小时念的一首诗,随手改改可能符合此刻心情:“未到长安(江南)先一笑,秦岭坡上(岳阳楼上)对汉中(君山)。”这笑,自是对心中那一抹古意的嫣然一笑。而当你想起当年杨贵妃热爱的荔枝就是从这里翻山越岭,抵达遥远的长安,你对这条古道可否又别有一番情绪在里头?

 

图片​

到长安,顶顶重要的恐是要看被称作人类第三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了。秦始皇生前不爱文治爱武功,到了地下也不忘战马将士随行,呼啦啦横排纵列出土时简直就是个万人坑,但见军阶不同而装配不一,神色各异,姿态万千,器宇轩昂,历经千年而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秦始皇虽暴虐,却也是个一统天下的大英雄。到秦始皇陵墓,看到的是松柏森森,难以想象脚板底下是真人和假人的合冢。

 

到大雁塔,心情完全放松,先前的沉郁憋闷顿时化为乌有。还是唐朝好,帝国有帝国的气象,无论建筑还是碑刻都深具大国风范。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旭日初升,万缕金光镶嵌下的大唐高僧端凝肃穆,手执法杖,眼望远方,这个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的男子把身心交给了佛法与慈悲,历经千辛万苦,用脚丈量了大唐佛学与西域佛学的距离,带回的是万卷经书,更是一种勇敢向上万死不悔的人生境界。《西游记》中的唐三藏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等三弟子一路保护,离开了这些弟子,他简直就是一个废人,而玄奘大师独行万里全是孤身一人,不知是怎么应付过来的,丛林莽原野兽出没,强盗来袭时他将如何是好?大寺镶金壁画里有分解:全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用佛法循循善诱,讲得盗贼扔掉屠刀立地成佛,无地自容跪地求饶。这一段是后人的臆想,还是玄奘大师亲笔著述的《大唐西域记》所言,就不得而知了。

 

图片​

在唐时新进士及第后,会有天子杏园赐宴,曲江聚会,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 要得功名先中进士,但进士之位岂是随意可得?“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考中明经科,已是老了,而五十岁考中进士还算是少年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尽长安花”,27岁的白居易,40岁的孟郊,一朝高中,想到的当然是来大雁塔名留青史。因为在唐朝,雁塔题名乃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以至此风后来沿袭成习,至今在大雁塔下南门洞两侧还留有明、清两代的题名碑。到今天虽无进士可中,高考升学率几达百分百,再想题名雁塔的那种冲动和快意已是无处可觅,但大家还是争相伸手抚摩希望沾沾福气,那些可爱的名字已被摸得光光滑滑,却永远闪着隽永和智慧的光芒。

 

塔是唐玄奘亲自设计亲自参与建设的,可以说倾注了他一生的美学理想和佛学理想。岑参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1300多年间,有多少人在这里临风而立把酒歌啸,忘情天地风流倜傥?多少的风云际会,多少的时世变迁之后,唯有这塔还屹然独立,就似玄奘大师的精神永远不灭,让我们这些后人顶礼膜拜景仰赞叹。

 

图片​

回望大雁塔,幽幽余辉如薄烟似轻雾,那里,曾经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和美丽幻梦,让人唏嘘感叹!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