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早安,朗星”十则

昨晚赶个大活儿,今天缓口气,整理几则近日的“早安,朗星”,活跃一下公号气氛。   01 发挥自己的优…

昨晚赶个大活儿,今天缓口气,整理几则近日的“早安,朗星”,活跃一下公号气氛。

 

随便聊聊的图片

01

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次参加的中国第十届教育创新年会,因为是以“未来”、“创新”为主题,所以发言的几乎都是走在中国教育前沿的校长或教育人,我们的各种条件和资源与他们言说的教育都有着巨大的差距。但我相信,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仍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同样,每一位老师也一定要思考并认清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因为你擅长的往往就是最能带动你和学生快速发展的。一个班主任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班级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或突破口,创造自己的班级故事,发展自己的班级特色;一个美术老师擅长国画,就会带出一批热爱国画的学生;一个音乐老师喜欢合唱就能组织起一个有声有色合唱团……总之,每个班级因为班主任的气质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气质,每门学科老师都应有一批喜欢你的学生,让他们因为热爱你的学科而获得自信、自尊,生命得以向上发展。

 

学校应该因为每一位老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使所有的班级和孩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02

适度抽离

 

 

昨天晚上我正在给孩子们的小诗配图,备考研究生的女儿突然要跟我视频。接通后,她一改往常张嘴就说的习惯,而是看着屏幕几秒钟后,就开始哭起来。连忙问咋了,在哭诉中,听出她感觉压力太大,每天拼命地学,但模考成绩下降了,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还有好多好多东西没背……

 

我知道她一向阳光,考研也是自己的决定,我们没有给过她任何压力,并且也没觉得她非考不可,甚至高考时也没觉得她必须要考上大学。说了很多安慰她的话,但那些其实她也都懂得。我知道,她只是因为半年来的全身心投入,困在了考研这件事情里,她只是需要一场倾诉。我告诉她你要以“第三者”视角去审视自己,看看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正在经历的事情,你就不会被困住了,她懂事地点点头。

 

常常有些时候,我们会被一些事情困住,好像找不到出路。每天在班级里从早到晚,复制粘贴般的一日又一日,结果孩子纪律还是不好,甚至成绩也考不好,自己的自信心就会大受打击,不知道该怎么办。被困住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抽离。运动、音乐、聊天都是抽离的方式,读书更是能够让我们抽离当下的情境,并得到启发的重要方式。

 

我们要努力快乐地工作。我们快乐了,孩子的快乐也会多一些。

 

 

03

热爱不足,正反馈来补

 

 

学习归来的这两日,常常想起“热爱”一词。记不清是哪位专家在会上讲的,大概是说唯有热爱才能让人把一件事真正坚持下去,所以很多孩子考上大学后就补偿似的睡觉,补偿似的玩游戏,补偿似的谈恋爱……正是因为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非真正热爱的事情,而是迫于种种压力才去拼命学习。

 

上海筑桥小学校长郑腾飞是河南人,自称为“小镇做题家”。她考到美国读博后,对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感到很痛苦。她说:“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以及正向反馈的激励,很难坚持下去。这些前提条件的缺失,让我的博士生涯异常难熬。”是的,一件事如果能持续坚持下去,大多是因为自己喜欢、热爱。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热爱不足,就需要持续不断地正向反馈的激励。

 

回到我们小学的课堂上来。学生对某门课程有时候可能并非真的热爱,但是无论是出于希望孩子们考出好成绩的目的,还是捍卫我们的学科尊严,我们仍然希望孩子能把它学好。这时正向反馈的作用就非常大了。于晓冰在《减法教育》中说:“我在课堂上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板起面孔,以老师的权威来压制学生,更不会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威胁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发掘知识的魅力,把它呈现在学生面前;外,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手段,或有趣的肢体和口头语言,让学生觉得好玩,让他们觉得老师幽默,喜欢上你的课,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

 

 

04

情绪管理

 

 

《儿童自然法则》中说:“要用富有爱心、积极的方式陪伴孩子,同时要求我们大人也要具备坚实的实操性执行力,具备良好的记忆力——记住每一个孩子的重要信息,灵活的应变能力——随时根据每一个孩子的需求调整策略,寻找最合适(往往重新设想)的教学法,而且我们真的还需要具有强大的自我控制力,管理我们的情绪,比如愤怒和不耐烦。另外,我还要再次提醒,研究明确指出,压力、疲劳、疾病、忧郁、孤独、缺乏运动,都会降低我们的执行力。如果我们处于疲惫状态,忧郁萎靡,生病或身体不适,就难以及时准确地回应孩子的需求,没有足够的精力,平衡轻重缓急,很容易感到心烦意乱,失去耐心,容易发脾气,难以掌控情绪。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老师状态不佳,也很有可能会忘记提醒某个孩子继续前一天他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或者鼓励孩子重新尝试练习打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的回应也不够迅速及时。”

 

很多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当自己身体不适、情绪不佳时,孩子在我们眼里经常会变成小恶魔,他们一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都会让我们更加愤怒或不耐烦;但当我们精神充沛、状态良好的时候,他们的调皮就都变成可以理解甚至有些可爱了。这即是“我心光明,则世界光明。”

 

一切管理都是自我管理。先爱己,才能爱人。

 

 

05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指数。

 

《儿童自然法则》中提到,有人做过一项实验,在75年里,跟踪724个人的一生。研究对象来自截然不同的两个社会阶层的两组人群,一组是哈佛大学的在校生,一组是波士顿贫民区的少年。七十五年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更快乐,更健康。仅此而已!不论富有或贫穷,是否事业有成,身体是否健康,我们发现,那些跟家庭成员更亲近、更爱与朋友和邻居交往的人最幸福,比那些不善交际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相反,孤独寂寞有害健康。离群索居的人比不孤单的人,往往更加不快乐,人到中年时健康状况下降更快,大脑功能退化更快,也没有那么长寿。‘长远来看,孤独感是我们的致命杀手。’罗伯特·瓦尔丁格总结说。”

 

我们每天生活其间的学校也是一个由一个个不完美的人(包括同事和学生)组成的群体,只有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使身处其中的我们觉得温暖、自在,能够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而这种氛围的营造,首先需从自己做起。

 

我的模样,朗星的模样。

 

 

06

师生关系

 

 

朗星小学的价值观中有一句话: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转变一个学生,带好一个班级,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基于爱的批评才不会伤害人,基于爱的鼓励也才能更加激励人。

 

《儿童自然法则》中提到芬兰的一项“起步研究”:连续十年跟踪调查几千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获得大量数据。研究指出,大人的热情和体谅的态度比任何教学工具或限制班级学生人数的做法,都更加有助于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关注、关爱每一个孩子,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

 

 

07

创造的魔力

 

 

昨天听樊登讲书《不安的哲学》。他提到“嫉妒”这种情绪,说人不会嫉妒与自己毫无相同之处的人,比如凯特王妃。但容易嫉妒与自己有很多共同之处,却又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好的人。确实如此。我们说,“所有优秀的伙伴都是我学习的对象,而不是竞争的对手”,但很多人潜意识里总是把身边优秀的伙伴当成竞争对手,甚至产生嫉妒情绪。

 

樊登说:“怎么能够减少我们对他人的嫉妒或者被嫉妒的伤害呢?作者在书中提到三木清给出的建议,叫作保持自信。如果一个人内心很自信,他是不容易嫉妒别人的。……关键是如何保持自信,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保持自信的方法叫作创造。”

 

最近“创造”是个高频词。我们的学风“理解迁移,审辨创新”中的“创新”是创造;“道以行,共长生”的“生”是创造;在AI时代,想不被机器取代,需要人类不断创造……创造给我们带来活力,带来自信。而创造并非要做出多么伟大的举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存在很多创造的机会。一次别出心裁的班级(学科)小活动,一条有新意的家长信息,与某个让自己头疼的学生进行一次开心的谈话,用巧妙的方法讲了一道题,趁着新年立了个flag……这些事情虽小,却给我们带来快乐和自信。而有时候,只是需要我们多一些用心和思考,自己就会又开心又有成就感,何乐而不为?

 

 

08

期待优秀者涌现

 

 

全人之美课程树下有一个隐形课程:无恐惧,无歧视;拒斥排名,相互激励。无论于师于生,这都是我们的希冀。

 

学校努力在创设一个这样的环境:让大家不因权力而恐惧,不因排名而竞争,不因同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消耗自己的精力,不因太多无意义的工作和活动而挤占太多的时间……总之,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比如钻研自己的学科,考虑一间教室的发展,关注一个问题孩子,乐于跟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的老师会充分发展自己,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提升自己;有的老师则会因为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做和尚撞钟,得过且过。朗星小学年轻教师非常多,现在,大家似乎处在同一个起点上,但几年(甚至一两年)之后,差距就会显现出来。有的老师会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向卓越迈进;有的老师会进步缓慢,年复一年被同样的低级问题困扰。谁是未来的优秀者?我们拭目以待。

 

 

09

在承担中成长

 

 

教文体局在对各学校的2023年度考核中,要求提交一份基于2022年版新课程方案的《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这两天开始着手撰写。

 

这是个核心大工程,需要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学校育人的“施工图”。像上次写“德育一校一案”一样,在动笔之前,需查找和阅读尽量多的相关资料。昨天一下午+一晚上,我把2022版新课程方案逐字逐句读完后,又反复浏览,再阅读几个样例。晚上睡觉也反复辗转,琢磨整个课程系统的架构和改进,有点灵感就摸出手机赶紧在备忘录里记下来。早上早早醒来,无缝衔接般地又在思考这个方案。此谓念兹在兹。

 

总有这样一些事情或一些领域,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付出时间和心力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它。而在完成它的同时,我们自身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这次课程方案的撰写,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宪法般的《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变得熟悉起来。同时,我相信,凡是用心做出的东西,都自有其精彩,而不会像一般材料一样千篇一律,嚼之无味。

 

每个人都是在承担中成长。有时候自己做的工作比别人多一些,貌似吃亏了,实则是多了打磨自己的机会。艺不压身,多一项技艺和能力,多一份选择和自由。

 

 

10

教育是个良心活

 

 

我们经常说:“教育是个良心活。”

 

良心就是一份责任心,就是我知道我的工作是与最敏感、最易受我影响的心灵打交道,他们未来幸福与否跟我存在着关系,甚至我自己未来会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也与我现在给予学生的教育有着某种关联。当我们心生责任感的时候,就对我们的工作多一份敬畏,哪怕我现在经验还不够多,能力还不太足,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扎实。

 

李末校长说:“一所学校,在一片按部就班的平静中,除了把握节奏之外,务必要扎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这就像耕田种地,四季更迭,风来雨去,只要我们精耕、细播、除草、施肥……按节气和时令把每一个环节扎扎实实做到位,到最后不愁打不到粮食。金黄时节,收成不好,往往是耕种养护的过程中没有扎扎实实做造成的。而更关键的是,粮食,荒了只影响一季,而学生,荒了可能会影响一生。”

 

是啊,学生不像粮食,荒不得啊!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