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灶

腊月二十三民间小年送灶。 具体到何时送、何时来,都有详细时间表。 廿三子时去,初一五更来。这是灶王爷点卯的时候…

腊月二十三民间小年送灶。

具体到何时送、何时来,都有详细时间表。
廿三子时去,初一五更来。这是灶王爷点卯的时候,腊月二十三半夜起身,正月初一一早鸡叫炮响回来。
往哪儿送?
灶王爷是天上的神,自然往天上送,送他老人家到天上汇报一年来主管人间的各项工作。有对联为记: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上天言百福,下界保平安;奏去人间事,三十带宝回。鲁迅先生的《祝福》开头写的便是送灶场景:“旧历的年底毕竟最象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
滋事体大,关联万家,故而人人希望他的汇报词里隐去人们平时的浪费和贪婪,多言人间疾苦和艰辛,并能给来年带来更多福祉。吉祥、平安还有这宝那宝啊什么,都是人的主观愿望。不敢奢言,但保无过,就是希望他老人家上天嘴巴甜一点再甜一点,一年到头谁都不容易。村里有巧妇敬灶时口中还念念有词,曰:
灶王爷,你听着。炉窝里见天能眊着,我顿顿省吃又俭喝,抛米撒面是一时错。炕上肮脏是娃儿多,你老人家可要担待着。这糖瓜吃不了全拿上,捎给玉皇爷尝一尝。我这里与你把头磕,上天替我把好话说。初一你早点回来莫耽搁,吃咱家给你蒸下的枣山馍。
基本上留在对联纸面上的话与老百姓口中的词,都像抹了蜜一样全是好话,巴心巴肝,极尽媚态,目的就一个,该担待且担待,别说坏话,说点好的。放在平日,任谁跟您这样央求下来,几句好话暖人心的事儿还是要做的,千家万户年根当下这一番操作,我想贵为神祇的灶大神也不好拒绝。

灶王爷本姓张。
天上的玉帝姓张,道教之祖张天师也姓张,神仙也有裙带关系。传说中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这个张单,即灶王爷的本名。有一说,按现在说法他算是个渣男,先娶了丁香,却又出轨恋上了海棠,最后家败流落街头,玉帝念在老张家本是一家给他封了芝麻大的小神——灶王爷,却没承想这灶神委实是肥差,有吃有喝有人供着。但最终还得看年景,富则食,穷则困,灶神终究还是与人间紧密相连过从甚密的一个神,萝卜不大在,长在背(辈)儿上。
如一首旧时儿歌中所言:灶王爷,本性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子混的苦,明年再吃关东糖。世间穷到只用一碗水送灶的贫民大有人在,就顾不上灶王上天去“汇报”什么了,至于关东糖(即麦芽糖)今年也吃不上了,明年再说。清末扬州的小曲唱本《灶王升天》中一段则用灶王爷的语气诉苦:我的姓名,叫个老张,所娶媳妇,叫个丁香。我在凡间,受多少冤枉:一无庙宇,二无庵堂,三块板砖,是我家乡……灶王大神在人间混得连个庙也没有,仅有三块板砖,也算穷到家了。村里的光棍也不跟他客气,对联直接写着:上天要言光棍苦,下界多带媳妇来。不过这倒说明,灶神果然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好了大家好,穷了跟着穷,但是人民群众还是一心向好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于是,人们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安康团圆,又怕他去玉皇大帝那儿告状,想了办法,动了脑筋。夫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故而,宋代以降,民间便形成“媚灶”习俗,希望他能够安于“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祭灶时用麦芽糖或粘糕、团子等粘性食品,把灶神牙粘住;或在灶门上抹上酒糟,让他吃醉酒,糊里糊涂。
这样,其实也带来另一种困境,就是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功过”都别说了,或者灶王爷其实上天主要是报告是非来着,不说便不说了吧。用糖瓜来黏牙糊嘴,算是人间的一次善意的集体作弊行为。我小时候试过拿麦芽熬成的糖嚼,太软太黏,使了老劲咬下去嘴是张不开的,几乎把上下槽牙能拔出来。想灶王爷那一口风烛残年的老牙,断然也是不好张口的,只好含糊着说些裹了蜜糖一样的好话。
世间有“媚灶”亦有“倒灶”,媚灶者说好话,捣灶者说坏话做坏事。媚灶是主旋律,广为推崇,倒灶是弄倒了灶神牌位算是干了拆台子的坏事,人所厌之,亦设法避趋之。吾乡人遂将诸多不顺与倒霉归于“倒灶”,比倒霉还倒霉便是“倒灶”。吾乡骂人话无数,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即“倒灶鬼”。
2024.1.27 腊月十七 距送灶日还有6天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