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小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露天电影,只知道放电影不是在大队部,就是在生产队的打麦场。   隐隐约约记得第一…

小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露天电影,只知道放电影不是在大队部,就是在生产队的打麦场。

 

隐隐约约记得第一次看电影不知道是几岁的时候,只记得是三叔拉着架子车去村学看电影。奶奶坐在架子车上抱着我,村学操场很多人,放电影前放新闻记录片,电影是黑白的战斗片。我那时候年龄小,不知道是什么电影,依稀记得是打仗的电影,情节也记不清楚。电影结束了,村学操场小孩哭叫找不到大人,大人吆喝找不到小孩。奶奶把我抱在怀里,三叔拉着架子车在人声鼎沸中回家了。

优秀作品的图片

第二次看电影年龄大了一点,记得那天晚上在我们九队的打麦场放电影,电影名字也不知道。只记得大炮轰鸣,机枪扫射,那弹壳像下雨一样乱飞。当时我只操心的是雨点一样的弹壳,肯定是落在打麦场旁边的麦地里。第二天早晨,一个人悄悄地去打麦场旁边的麦地里找昨天晚上落下的弹壳。麦地里除了杂乱的脚印,没有看到一个弹壳。很懊悔,看来是我来晚了,弹壳被很早起床的大人们捡走了。回到家告诉爷爷昨天晚上的弹壳被别人捡走了,爷爷听到后开怀大笑。我不知道爷爷笑什么?爷爷告诉我电影银幕上的人是假的,不是真人,当然不会有弹壳落下来。我好奇地问道:电影上人是假的,为什么会动?还会说话?爷爷告诉我:电影上面人是电带动的。我一知半解的点点头,似乎明白,似乎又不明白。

 

后来上学了,哪里有电影会有消息灵通的人告诉我们,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天黑大家都知道了。大人们放工后去看电影,小孩放学后在学校写完作业,回家在瓷盆里摸出一个冷馍,在水缸舀一勺凉水一饮而尽。然后同伙伴们一起兴高采烈地去看电影,一路上又是唱歌又是大喊大叫,好不开心。方圆五里之内不管哪个村放电影,我们都会去。早胜北街南街,宁县一中,谭腊清华,西头南庄都会去。

 

八十年代初,有一部抓特务的电影《东港谍影》,记得是达式常主演的。第一次是在宁县一中的操场看的,那时候打仗抓特务的电影孩子们最喜欢看。后来在清华大队每个生产队轮流放映,我们逢场必到。再后来又在我们村每个生产队轮流放映,我们更是场场必到。同一部电影连续看了十一场,还是乐此不疲。最后一场电影放到一半,瞌睡得迷迷糊糊倒在麦草垛下睡着了。有一次,我们一起去谭腊六队看《一双绣花鞋》电影,去的时候操近道走麦田,回来的时候大家都精疲力尽,人困马乏各自回家。等到第二天早晨上课的时候,谭腊六队看场老头领着一个男孩来到我们班级,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小刚昨天晚上看电影没有回来。看场老头告诉班主任说:昨天晚上电影散场,他打扫麦场的时候,看到一个男孩在麦草垛下睡着了。老头把他抱到打麦场的仓库的炕上,早晨问明白就送到学校来了。还有一次,我们放学相约去清华村看电影。一起去的同学很多,摸黑赶往清华大队部才知道电影在清华大队十一队。沿着沟边的路走,路过一家人的崖畔,只听得一声惨叫,发现一个同学掉进塌窑洞里了。这家人也去看电影了,大门紧锁。不幸中的万幸,这个同学掉下去落在玉米秆垛上了,人没事,就是出不来。后来我们爬上墙头,用铁锨把把他吊上来,才算化险为夷。

 

那个年代,我们看了很多战斗片如《车轮滚滚》,《难忘的战斗》,《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渡江侦查记》,《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地下游击队》。抓特务的电影有《黑三角》,《东港谍影》,《保密局的枪声》。后来看了彩色电影《闪闪红星》,《枫树湾》。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看了中国第一部武打电影《神秘的大佛》,看得心惊肉跳,电影散场不敢回家,怕有蒙面人出现。后来还看了越战片《永不凋谢的玫瑰》,《铁甲008》,《新兵马强》,《高山下的花环》。

 

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武打电影开始流行。在早胜大戏院看《少林寺》,那是万人空巷。当时两毛钱一张电影票,买票挤不到,入场更是人挤人。我们一伙中学生买不到票,挤不进去,于是打算钻下水道。个子小的同学先钻进去,没有意外,后面的同学陆续钻进去了。等我钻进去的时候才明白,他们被电影院的刘队长抓住,站成一排,我们被刘队长赶出大戏院。后来又去大舞台后面翻墙,大舞台后面有围墙,靠着围墙有一个大土堆。在外面看翻墙似乎很容易,于是毫不犹豫地爬上墙头,在墙头往下一看傻眼了。一丈多高围墙内还有一个一米多高的土坎,胆怯不敢跳下去。后面的同学不知情,从后面一推我便狼狈地落地再滚下土坎。等我们都跳下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准备从大戏台后面窜到戏台前面的时候,又一次看到人高马大,剪着平头的刘队长。又被他逮住了,可能是他长期放电影,抓特务的电影看多了,我们那点花花肠子早就被他一眼看穿了。

 

那时候,早胜电影队有四个放映员。一个是人高马大的刘队长,很是精明狡猾,我们与他的较量从来没有赢过。一个是非常和善帅气的衡来叔,他善于言辞,喜欢讲笑话。一个是当兵退伍的刘积恒,他很严肃。一个是瘦高个儿,镶着金牙的方师,那时候他很年轻。那时候放电影是很令人羡慕的职业,天天有电影看。走乡串队放电影,十里八乡没有人不认识他们。

 

八十年代中期,早胜修建了电影院。由原来的露天电影改为室内电影。看电影就必须买票,当时虽然一张电影票只有一毛五分钱,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困难。以至于后来早胜电影院放映《武林志》,《人生》我们都无缘观看了。

 

再后来为了生活远去他乡,没日没夜加班加点,也没有时间去看电影。近年来,电影院越来越多,无论是电影院的设施还是服务,那都是新概念,新潮流,当然电影票也要几十块钱。偶尔去看了几次,感觉现在的电影大多都过于商业化,特技特效过渡使用,感觉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看动画片。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露天电影有特殊情怀。小时候看电影确实是风雨无阻,不辞劳苦。寒冬腊月,踏着积雪冒着严寒照样看电影。饥肠辘辘的时候,有一分钱的麻子或者一颗水果糖那是多么幸福的事。现在看电影,没有小时候看电影那么热闹了。怀念小时候看的露天电影,更怀念童年贫穷而快乐的时光。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