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家沟,大坡上,这里是我老家,家里有老妈。又站在泉边,窃问一句:亲人们,你可曾回来?

龚家沟,现在改称桃园村,在今勉县阜川镇境内,尖山子之南,东南接新集,西至高桥沟,北通镇川。旧时顺沟而上自西向东…

龚家沟,现在改称桃园村,在今勉县阜川镇境内,尖山子之南,东南接新集,西至高桥沟,北通镇川。旧时顺沟而上自西向东有桃园、龚家沟、蒲家院三个自然村落,统称为龚家沟,也称老龚家沟。其实真正的龚家沟则是指马家桥、周家院、泉水湾一带,称小龚家沟(后文所提及皆指此名),周姓人家最多,张姓次之,而陆、岳等姓十余户,几姓人家互有联姻,相处融洽。

女神资讯的图片

相传清朝中期龚家沟只有一户人家,主人龚义平及膝下三子,皆识文断字,能文能武。后外地乡民逃荒至此,龚氏父子便引导抟土修房,开荒种地,围水造田,院边栽桃,沟边植李,一沟上下,从此兴旺。龚家仁厚待人,备受尊重,龚家沟之名也由此而来。

 

村中有座二郎山,又名洞耳山,洞窝山,有称洞二山,在今桃园村泉水湾组。山势极其险要,有崎岖小路直通山顶。顶峰山腰有石洞,山前有地,平坦敞亮,约三十余亩。八十年代末期,坪上有我家一块责任地,少年时跟随父母,春种时用背篓把种子化肥背上山,秋收时下山满背玉米黄豆。小时候在此放过牛,砍过柴火,采山中野果,饮山涧山泉,雨天进石洞避雨。进入新世纪,随着退耕还林政策逐步推行,高山坡地全部撂荒,村里大多人或外出打工,或进城揽活。山南脚下是南郑县碗厂乡,早期种茶,今茶树满山,茶叶远近闻名。现在二郎山树木丛生,荒草没路,再也无人问津。

 

曾听同门祖爷说,他的父辈们曾给他们讲,以前二郎山顶平地原有一座山寨,山寨内依山建有二郎庙,山寨四周有围栏,立有山门,山门对面有老虎崖,崖上藏有暗哨,为警戒之用。土匪横行时乡民多避难于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部队抓壮丁时期,村里青壮年也在此匿藏躲避。

 

据传说,清末时期太平天国起义军一部在汉中战败失散,约百余人马辗转路过龚家沟,短暂驻扎在二郎山。官府知悉,遂派遣官兵攻打二郎山。龚家沟乡民在龚义平父子组织下,送粮支衣,合力支援。经几月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官兵攻破山寨,太平军将士及龚家三兄弟全部战死,乡民死伤无数,龚义平老汉跳崖自尽。官兵撤退时火烧山寨,二郎庙被毁。随之官府罪责龚家,敕令将龚姓残余戮杀,老幼无外。从此,龚家沟再无龚姓人家。但“龚家沟”之称延续至今。

 

龚家沟东南,在原蒲家院村东窑,有盘龙洞。据考在清康熙时期汉中府志《汉南郡志》记载,古“沔县十景”之一的“古洞谈兵”,则是此处,“古洞”就指盘龙洞。民间相传洞中曾经住着“潘阴阳”,常骑龙出入,云游乡里,故名盘龙洞。洞里常年有水流出。洞深约三四公里,小岔洞多,容易迷路,据说在南郑界有出口,无人探究。洞中有暗河,洞壁有石柱、石笋、石钟乳无数。入洞行约五百米,有石龙,形态逼真,活灵活现。有石床一个,相传是“潘阴阳”卧榻之处。洞中有天洞与外界相通,天气晴朗时,有阳光透射进来,洞内又一番景象。每年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一睹真容。

 

村中有一山泉,是村里百余户唯一的饮用水水源,泉水湾村因此得名。泉水四季长流不断,冬暖夏凉。夏天,劳作了一天的人,傍晚时分,光着膀子,围坐在泉边石阶上,享受泉水的清凉。冬日,泉水热气腾腾。人们洗衣淘菜,你来我往。每逢雨季,泉水如柱,倾泄而下,实在壮观。八十年代,每逢阴历双日,常有新集“挑挑客”们穿梭沟里,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担菜贩粮到阜川集市赶场售卖,换来盐茶酱醋。集罢,“挑挑客”们陆续返回,都要在泉边暂歇解乏,啃着干粮,喝着山泉,有说有笑。上初中时,每年正月初一,老妈都要早早叫我起床,陪我去泉边挑水。老妈说,听老辈人传,能挑上第一桶泉水的人,来年就有好运。村里但凡外出归来的人,路过泉边,捧一口山泉,犹如解馋。离家的人儿,临走时也要盛满一瓶,作为一路的想念。

 

二〇〇五年前后,泉水几次断流,家家只能打井取水。那段日子,经常有人在泉边石阶上敬香焚裱,挂上红布,祈求苍天护佑,泉水再来。又过五年余,有年夏天阴雨连绵半月,泉水再次涌出,村里人齐聚泉边,手舞足蹈,喜庆好比过年。

 

前些年,村干部开始谋划全村饮水工程。最初设想在泉水湾下修建蓄水池,将水泵抽至后山腰水池,再接上水管自上而下引至各家灶台。后因地势复杂,计划不周又仓促上马,后期筹资短缺,饮水工程夭折。

 

如今老泉叮咚,欢歌依旧。村民生活逐渐富足,大多在城里买房,居住生活。只是在暑天,回到村里住上两三月,乘凉度夏。上了年纪的老人仍住在村里,默默守候,盼儿女回家。

 

龚家沟,大坡上,这里是我老家,家里有老妈。又站在泉边,窃问一句:亲人们,你可曾回来?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