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不辩!成天争辩的人绝非善类!

这个世界充满了争辩。特别是,当一方说另一方不对的时候,被说的那一方往往都会高声争论、辩解,以表明自己没有错。无…

这个世界充满了争辩。特别是,当一方说另一方不对的时候,被说的那一方往往都会高声争论、辩解,以表明自己没有错。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当然都有为自己争辩的权利,而且有些时候也真的需要为自己辩解,并通过辩解,呈现清白,消除误会。

随便聊聊的图片

然而,哲学家老子却在《道德经》里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从这句话的字面意义来看,老子似乎在说,没有过错的人不需要辩解,为自己争辩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为什么老子会这样说?难道世界上就不存在误会和错判吗?老子怎么能说,为自己辩解的人都不是善茬呢?

 

 

事实上,文言文是一种极致简练的汉语,这句话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却可以延伸出许多内在涵义。所以,分析和理解老子这句话里“辩”的意思时,需要有一定数量来做前提。

 

争论,辩解,当然是一个人或群体在面对误解甚至冤屈时应有的权利,但老子的意思,并非是人们对这种偶尔才出现的误解甚至冤屈进行辩解,而是指一种常态化的辩解、巧辩甚至诡辩。

 

 

老子认为,公道自在人心,世人也大多不是傻子,一个行得正、坐得端的人,若被人误解,当然需要辩解,但却不需要三天两头、一天到晚地总是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因为他们的端庄行为明明地就摆在那里,除了偶然发生的误会,以及偶尔会犯的错误,大多数时候,并没有人会认为他们行为不端,他们当然也就不需要总是为自己辩解。

 

但是那些本性不良的人就不同了。这样的人,因其本性不良,必定常常行为不端,或是整个人的行事理念就是错误的、昧良心的、非正义的、甚至是反人类的,因而必定常常说出伤害别人的话语、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所以也必会常常遭人诟病,被人指责。而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愿意有人说他们不对,当他们三天两头被人指责时,所做出的反应就会是一天到晚与人争论、巧辩和诡辨,想以此表明自己没有错。如果辩了之后仍然不被人接受,那就继续辩,天天辩,疯狂辩……

 

 

可以看到,老子所说的“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此处的“辩”,是将“辩”的次数提升到了一定的数量,从而得出的结论。

 

以老子的智慧,必然知道人无完人,他肯定也能看到,世上大多数的人,都喜欢为自己辩解,哪怕是品行端正、很少犯错的人,一旦某天犯了错,往往也习惯性地先为自己辩解。所以,论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就是要看数量和比例上达到了什么程度,以此为判。

 

 

 

同时,“善者不辩”,也在提及那些世界上的极少数人,即那种特别勇于认错、道歉、悔改的人。所谓善者,即好人,品行高贵的人,这样的人如果犯了错,他们不仅心里知道,口中也会承认,他们开口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不是辩解,而是道歉,然后他们的行为也会是改变错误的行为。

 

此亦为“善者不辩”。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女孩谈起她与男友分手的原因时,说他总是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并且还要把理由全都推到她身上。

 

约会迟到,说是去为她买花耽搁了;没有财务观念,说是希望她过得开心才大手大脚;让他戒烟,他说心里想她的时候就只能靠抽烟缓解;开车违章被罚,他说是因为怕她上班迟到才没注意规则……甚至不仅他自己一向正确,连他的父母、亲戚和他家的宠物狗都永远不会犯错。他以为,只要辩解了,甚至是把原由都延及到她身上去了,那些错误就都正确了,甚至没准还能感动她。

 

“好吧,你都是对的。”她最后抛给他这句话,就再也不见他了,不接他的电话,不听他的任何辩解,并把他从微信里拉黑了。

 

 

所谓“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其实也是老子给世人提供的一个从侧面观察他人品行的尺子。想知道一个人究竟是什么人品,也可以看其在“辩解”这件事上做到了什么程度。

 

不仅老子以此观察人品,据说巴菲特也有感慨,他说:“人总是为自己辩解,其实大部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不是他们真的没有做错。”所以,当你发现一个人三天两头为自己辩解,那就大致可以断定,这个人经常犯错误,非常自私自利,不断地在得罪人,工作能力差强人意,情商也大有问题,而且因为死要面子反而给人留下“不要Face”的坏印象……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有争辩。那些云山雾绕的争辩,公说婆说的争辩,想要知道孰对孰错,除了动用理性进行客观、逻辑的分析,还可以参考老子这句话来进行数据方面的大致统计,然后,看谁辩得多,谁的问题可能也就越多……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