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滨!你会给我点赞吗?

1 相遇 我与哈尔滨的相遇得从我读研说起。 由于很多原因,先后去了兰州和哈尔滨复试,先后接到了兰大和工程力学研…

1 相遇
我与哈尔滨的相遇得从我读研说起。
由于很多原因,先后去了兰州和哈尔滨复试,先后接到了兰大和工程力学研究所(我所)的复试通过消息。
为什么选择我所呢?从理性上来说,我所和哈工联培,在结构抗震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从感性上来说,自飞机落地,我的直觉就告诉我,这片土地是逃离长沙的开始。
来哈尔滨的时候,有我妈相伴。我们打车去的学府路,住在了一个空调坏掉的房间。第二天,我就急匆匆地去我所考试了。
面试当天的选题我全部选了5号,嘿嘿,因为5是我的幸运数字。面试阵仗蛮大,由于紧张,我有一个力学假设的问题回答卡壳了,不过有老师提醒了我。然后就是有关于细分专业的问题,我和老师们侃了很久。
结束考试,我就和我妈一起去了中央大街。那时,是下午4点,哈尔滨已经有些许夕阳的意思。中央大街人多但不满,我走在被磨得光亮的石板路上,兴奋地拿着手机拍两侧的建筑。我和妈一人买了一根马迭尔,在零下几度的空气里吃着。
中央大街并不长,很快就到了防洪纪念塔,第一次看到了结冰的松花江,可把我激动坏了!因为复试在春天,冰开始融化,江上空无一物。映着夕阳的松花江,很美。
我们在江边走走停停,快到6点,夜幕降临。中央大街亮起灯,人也变得少了起来。在一个阳台上,传来萨克斯的声音。一曲完毕,我回到了中央大街最开始的起点,此时,街上的喇叭里响起了老柴的夜曲。
悲伤的曲调让我想起了考研的失败,复试的奔波还有一事无成的自己。
但也在此刻,我开始期待我所给我发录取通知。我想,我应该能在这片土地得到些什么吧。
2 融入尔滨
第二次来哈尔滨,是9月开学。我爸借着这个契机,也来尔滨耍了一趟。
第一天,我又和我爸去中央大街转了一圈,我们还去了斯大林公园。
第二天,我拿着校园卡去宿舍登记,我爸就在二校区转悠。
二校区真是什么景色也没有。朴实到只有教学楼 食堂 宿舍,不过,东北的色彩饱和度很高,就算没有精致的园林,天空中的粗犷笔触也能让我眼前一亮。
随便聊聊的图片
这个时候,我想起来萧红的文字: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子,往墙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他妈的,你们也变了……” 」
登记完毕,我爸陪我去超市买了些日用品,我们一起驮了回来。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干饭时刻!我们选了学校后门的一个小餐馆,信心满满的点了四个菜,我要了锅包肉和大拉皮儿,我爸要了饺子和地三鲜。
但招呼我们点菜的小哥说:“要不减两个菜吧,你们才俩人儿,吃不完呐!”
我震惊地张大了嘴巴,对我爸说:“点菜还有这种操作吗?”
此时,一桌开始走菜了。
看着端来的 超大盘锅包肉,直接给我干沉默了。
我立刻pass了大拉皮儿和饺子,点了两碗米。我和我爸咔咔一顿吃,但我们都没能战斗完。
吃第一顿锅包肉的时候,我们都不太喜欢这个味道。酸甜口的肉之于贵州人,就相当于酸菜炒汤圆之于东北人一样炸裂,地三鲜倒是吃得特别香。
后来,我在尔滨待久了,口味完全东北化。就算现在南方,想去外面吃饭的时候,还是会拉着小伙伴去吃-大东北餐馆,必点锅包肉!
尔滨还有一点和南方不太一样。就是,尔滨的盘子是用来吃饭的!而不是用来装渣子的!
去小餐馆,桌上可能只有盘儿,你需要向老板要碗,他才会拿给你。我刚开始也不太习惯,不过到后面,我觉得盘子吃菜真的特别好使。东北炖菜比较多,盘子口大,散热快,吃铁锅炖的时候特别得劲儿!吃烧烤也特别得劲儿!
说到东北菜!除了锅包肉需要特别驯化以外,我觉着,我的前世应该是一个东北人。
我最喜欢的菜是猪肉炖粉条。这玩意儿!贼拉香!贼拉下饭!猪肉大块软烂就不说了,粉条才是这道菜的灵魂。沾满了肉汤的粉条配上白菜,再加上东北的大米,只需一口,就震撼心灵。
正式上课!我开始在食堂吃饭了!
说到食堂的菜量,不知是我南的食堂阿姨给得太少还是工大大叔给得太多。
哈哈哈,这个时候,我真的要拉踩一下。
以前在我南的时候,去食堂吃饭,打饭的阿姨总是会抖掉60%的肉!
记得最惨的一次,我在铁道校区,花了2块5,打到了5片糖腌西红柿,好像是花了5块,打到了只有两片肉的辣椒炒肉,相当炸裂。
后来,我学到的技能就是,阿姨不给第二勺,绝对不扯走我的盘!总算是苟且地活到了毕业。
但在工大!
我每次都会给打饭的叔说:“少打一点米饭吧叔,我吃不完。”
叔扣扣搜搜给我扒拉下两粒米,问我:“你看这行不!”
我看到这么多的米,不由得怀疑同样的度量衡,我南的米是工大的1/4吗?我给叔说:“叔,可以少一半!”
叔急了,对我说:“你这!上操场上跑一圈儿全没了!吃这么少可不行!”
我所的食堂和工大比起来,要斯文一些。不过,我在尔滨,没有遇到过手抖的姨和叔,都是实在的一大勺,框框盖到盘子里。后来吧,习惯了吃这么多,我也就不觉着有什么问题了。因为,尔滨一年之内有半年都有雪,高寒需配高热量才能活下去。在尔滨也没有长胖,反倒是我最瘦的时候。
以我的体型在尔滨买衣服,去了商场,导购会给我说,我先给你s,然后不合适再换xs。而我在成都买衣服,导购会给我说,我看你腿不算细,我给你拿m码试试,不行我给你换l码……
这就不得不说到东北人的体格了。我觉得我在南方算是有一点点高,女性165在成都还显得稍微有点壮。但在尔滨,我的两个黑龙江室友,一个169,一个174。在哈尔滨和本地人讲话时,比如说卖水果的叔,或者点菜的姐,或者外卖小哥,或者地铁的乘务员,会不自觉抬头,让我有一种我很娇小的错觉。
从点菜到打饭到体型差异,都是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让我对尔滨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接下来的三年,我依旧在沉浸体验着南北差异。比如,澡堂。
我第一次在学校洗澡,是入学的第三天。第一次在换衣间看到坦诚相见的同学们,谁也不知道我经受了怎样的冲击。也不是说南方没有澡堂子,但至少我们有隔板。看着这么通透的澡堂,我走出来冷静了一会儿。经过10分钟的心理斗争,终究还是屈服了。
不过,在尔滨的三年,我还是没能完全过心里这道坎。专门挑中午人少的时候去洗澡,这样不会很羞耻。我在尔滨没敢体验洗浴文化,算是最大的遗憾。看着今年尔滨爆火,南方人在南方扭扭捏捏,但纷纷在东北澡堂子坦诚相见,世界真的很魔幻。
从工大联培完回到所里上学的日子,北航街的早晚市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
早市有馒头 有馄饨 有炸油糕 有大包子 有粘豆包,转一圈,花很少的钱吃得满满当当。
晚市有大饼子 炸鸡 加蛋加肠加醋的烤冷面,转一圈吃得香喷喷,把晚饭留的缝全溜完。
在我所,也遇到了很多带我解锁尔滨魅力的伙伴。
铭师姐经常约我去学府凯德吃吉野家和赛百味。哈哈哈,你可别小看这两家是开得到处都是连锁店。铭师姐说,哈尔滨的吉野家和赛百味是最好吃的,如果点的是火腿三明治,哈尔滨的赛百味会比天津多两片,吉野家的照烧鸡排也会多一块,而且原料很新鲜。我俩还同时爱上了吉野家的单人火锅,火锅配麻酱,在冬天最治愈。
铭师姐比较注意饮食健康,在夏天,我两去学府凯德吃赛百味吃成了常客,做三明治的大哥给我们发了一张集分卡,好像是每吃满12个就可免费兑换一个。至今我都想不明白,我为什么能坚持吃那么久的草。
这算是我和铭师姐的一个小故事吧。后来,铭师姐从所里毕业了,她拉着我一起去了中央大街。我在商场里试了一条粉紫色格子的吊带裙,铭师姐觉得很好看,叫我把它买下。
我穿着它在夜幕下的哈尔滨闲逛。我们一起去华梅餐厅吃了俄餐,瓦罐焖虾是最爱的一道菜。

我们还一起看着夕阳下的松花江,它带着些许离别的忧伤和宁静。

自此一别,铭师姐回天大读博。不过师姐回去以后,每年中秋都给我寄天大的月饼。
师姐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希望师姐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好好享受生活。
师姐读博后,我的室友变成了甜柠。
甜柠是吉林人,带我吃了不少韩餐。我们最经常去吃的是连锁的韩餐,叫将军牛排。此店在尔滨到处都是,不过我觉得学府凯德的店最好吃!
除了韩餐,甜柠还带我去吃了正宗的朝鲜族菜。给我科普什么叫做定食。我印象最深的菜是红米肠,它的味道很奇特,如果大家去了尔滨,可以去了解一下。还有就是大补的参汤炖鸡,喝完那一碗汤,我一直在冒汗。

甜柠还喜欢咖啡。但我不能喝咖啡,也不常吃西式甜点。在甜柠的威逼利诱下,我被拉去一家咖啡馆。然后,我被征服了!
这家咖啡馆的舒芙蕾,我们一个下午吃了两个,一个草莓味,一个抹茶蓝莓味。甜柠知道我不能喝咖啡,所以给我要了一杯肉桂苹果煮酒。
在一个初冬的下午,我身旁坐着一只可爱的法斗,喝着肉桂苹果煮酒,吃着舒芙蕾,看着窗外的风景。我一直觉得,这是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场景。没想到,尔滨给了还未工作的学生一个机会,花不小资的钱,让我小资了一把。
后来,工作了,自己赚到了钱,找不到这样的店,也没有这种味道的舒芙蕾,肉桂苹果煮酒自己怎么做也弄不成在尔滨的味道,这家店成了我想起甜柠的记忆索引,想起她在店里校阅稿件的下午。
(如果大家想找这家店,它在红专街的一个角落,我翻遍了我的手机,都没找到我拍的门脸儿,时隔5年,我也不清楚是不是还在营业,宝藏小店铺,只放得下三张桌子,感兴趣可以去红专街碰碰运气)
(我所 办有 自然灾害学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两个北大中文核心刊物,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刊)是EI SCI 双索引刊物,欢迎大家投稿。嘿嘿,给我所刊物打个广告)

下午茶完毕,我们来到老会堂音乐厅。老会堂是一个老教堂,里面经常有哈师和哈音的学生演奏,学生票半价,好像普票也不贵。选曲涵盖了古典和流行,你既可以听到巴赫 老柴 勃拉姆斯又可以听到喀秋莎 青花瓷 千里之外,异域风情一点可以听到皮亚佐拉,有的时候还会演奏红歌。这和高规格的音乐厅演奏带来的感觉不太一样。
我在来老会堂以前,不喜欢巴赫的作品。因为,我觉得巴赫的音乐没有强烈的听觉刺激。直到我来到了老会堂,在教堂里的演奏才发现了巴赫谱曲的美,那么均匀和精密,是庄重的 严肃的 理性的。
尔滨的听众也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别看东北人大大咧咧的,但坐在老会堂里的人们,仿佛在音乐里找寻着自己的回忆。教堂变得不高高在上,古典乐变得不那么小众。
尔滨到处充满了音乐,中央大街 老会堂 西城红场,时不时就来上一曲。
哈尔滨真是一座又“土”又“洋”的城市。土和洋不过是人们贴上的标签,欧式建筑 西洋乐器,不是东北老铁的矫揉造作,是流淌在这座土地的血液。来到尔滨,可以体会到古典乐从来都不是高雅的象征,它是表达内心情感的出口,是生活不能缺少的响声。

这是我5年前花了40块听的四重奏现场
现在来讲讲工大的伙伴吧,他们是怎样带我探索哈尔滨的。
这一切都要从弹性力学这门课说起。我从这门课上认识了老王和常威,他们带我寻到了梦雅,梦雅带我认识了宛如,晨,芸静,小马哥,李振江等等等小伙伴。
可能在本科的时候太过于离群,对于交朋友这件事上,我没有什么信心。但在尔滨的时光,是我交朋友最放松的时候。可能,这就是被包容和爱护所带来的勇气吧。
出去吃饭,晨总是那个先给我夹菜自己最后吃的人。程序跑不出来,老王会告诉我哪里出了问题。宛如总是会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开导我每一个犹豫不决的时刻。芸静给了我好多招聘信息,和我跑了好几场校招。问李振江考公考文职的问题,他不仅帮我分析了城市 职位 发展,他甚至比我先看到录取信息,告诉我,我的文职过了笔试并跟进了我的面试。常威在我遇到很大麻烦的时候,直接转给了我他才读博士的可怜补助,还给我说,学校吃饭花不了什么钱。因为我是联培生,学籍不是工大,但小马哥还是邀请我去参加土木院的元旦晚会排练,带我认识了笑与,欣赏到了超高水平的钢琴独奏。梦雅则是开启我快乐时光的钥匙。
尽管我总吐槽哈工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我也只是一个联培生,但哈工真的是一个很棒的学校,且把哈工也列入尔滨魅力之一吧。
弹性力学 结构动力学 矩阵分析 数值分析,我从未想过完全脱离PPT,仅用黑板板书进行公式推导这件疯狂的事!我坐在讲台下一遍又一遍地赞叹人类智慧的伟大!
后来,我工作,遇到了工大的同事(火火),我叽叽喳喳地勾起他在学校的记忆,火火对我说,我们大学时的基础课,包括高数 物理 都是这样上的,全部板书呀。瞬时,我酸了起来!

自习室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一个来自南非的同学看我在捣鼓结构动力学的MATLAB作业,他还和我聊了起来,我用蹩脚的英语讲着我的作业,最后我们还一起去食堂吃了一顿饭,在吃饭的时候,他看中了隔壁桌的辣椒酱,问我那是啥?
我一时间懵了,只能蹦出一个词:chilli…
隔壁的桌的老哥立刻加入过来,用带有东北口音的英语对他说:its called laoganma,Chinese traditional food,do you want to try?
太社牛了!后来我一问,是航院的老哥。
还有,自习室坐前排的老妹洗了一把樱桃放在了我面前请我吃,可我们并不认识。
临近熄灯,两个不认识的同学对我说:我们好有缘哦!好几次都在一个自习室!然后给了我好多颗紫皮糖!
记得刚来学校的第一个冬天,那是2016年的11月,哈尔滨下了第一场雪,作为一名南方人,我第一次看到了没过膝盖的雪!我太兴奋了,在小树林里踩来踩去!张着嘴巴去接飘下来的雪!还躺在雪地里滚了一圈!!!
我的小伙伴们是北方人,见我这没见过世面的南方人后,也算是见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世面。为了附和我,特地穿了黑色的羽绒服,然后指着落在袖子上的雪花对我说:“rr,快看呀!六边形的雪花!!!”原来雪花真的和书上一样!是六边形的诶!!!
我兴奋地走在最前面,告诉他们:“我要做第一个踩在雪上的人!谁都不许和我抢!!!”

当然,下雪不一定全是好的。我已经打了不知道多少次出溜滑了!也摔了好几跤,把我的电脑给摔烂了……早八人上课就像被流放一样,上学的场景瞬间演变为保卫列宁格勒。

临近毕业,学姐 晨 宛如 芸静还有另外几个小伙伴,带我去见了见滑雪场的世面。可把我激动坏了!
雪场有一条很长的坡,我被传送带送到了最高点,在传送带上,我还想象着我就是它上面的方块,脑海里做着受力分析。不一会儿,就到顶了。雪场的大喇叭,放着光年之外,我恍惚中被工作人员踹下了坡。
我滑的是双板,摆着我的手臂,维持平衡,控制好腿的弯曲度,降低重心,以为我会风风光光 潇潇洒洒滑下来,最后摔了好几个屁股蹲。
经过一段时间的四肢驯化,我最终掌握了平衡。雪场给我拍下了一张我认为超帅的照片,虽然我的穿搭村村的……

当然,我所的景色也是很美的。我所的主楼出自梁思成先生之手,配色,造型,布局都很有特点。主楼在雪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雅致,不用任何滤镜就足够美丽。
不得不说,雪景和红色真的很配!

来尔滨,怎么能缺少雾凇呢?每一根松叶都被毛茸茸的雪包裹着。松叶,是东北冬天唯一的绿色,映衬着白雪 飞檐 红楼,调节了冬季的肃杀,增添了一份精致。

选择来哈尔滨读书,我其实还有一点点私心。那就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萧红。
小学的火烧云是我认识萧红的开始。那本儿童读物《呼兰河传》,在我成年以后重新翻看,似乎又有不一样的理解。她对祖父的怀念,对父亲的回忆,对祖母的小心思,对呼兰的描写,让我不得不对这片土地产生好奇。
一个东北女人,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勇敢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包括爱情。她逃离包办婚姻,从哈尔滨到香港,从认识萧军到分离,直到病逝香港,她的生命是灿烂的烟火,也是烟火消散后的寂寥长空。
萧红的文字很朴素,却又很有生命力。我仅列出一些我存在手机里的片段: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就像那句话: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所以,在小羽来哈尔滨找我玩之际,我们一起去探索了这个东北女作家的故居,去感受她带给我的震撼,带给我的回忆,带给我的思考。

这张照片,是小羽独自一人站在萧红故居偏房的院子里。
萧红的故居是免费的景点,那天,就我们两人在院子里闲逛。我看到了书里的粉房,也看到了书里的后花园,好像也能感受得到祖父带给萧红的童年温暖。
这一天的旅程,我和小羽都很安静,仿佛吵闹会切断我们与萧红的联结。这个有趣的女作家,这个鲁迅先生口中的文学洛神,这个倔强又孤独的女人,曾在这片安静的院子,这座城边的小县。
如果想要了解萧红,不防先看看《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你一定会被她的文字所震撼。
最后,来几张夏秋的滨子吧!
宁古塔苦寒无边,气候一暖和,哈尔滨的树木就跟疯了似的,那种喷薄欲出的生命力,是南方难以感受到的,仿佛一夜之间,繁花绿叶就挂满了枝头。经过半年的白雪,哈尔滨的天空也开始招摇起来。

上面两张是我和梦雅 宛如 芸静一起去哈工程看花!

这是我所的后院

哈尔滨夏秋两季的天空真的异常张扬!手机只能展现50%的美丽!

五年前的冰雪大世界,人不多。现在看见去冰雪大世界的人这么多,我都有点想哭,点赞厚积薄发的尔滨。
3 回忆
从所里毕业以后,我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很认真地安利尔滨。
无论春夏秋冬,哈尔滨都是我记忆里的灯塔。
在哈尔滨读书三年的南方人真诚推荐:
welcome to 东北!welcome to Harbin!!!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